中国辐射卫生  2007, Vol. 16 Issue (4): 474-47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7.04.016

引用本文 

黄丽华, 林美榕, 吴德龙, 陈新俤.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实践中的问题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4): 474-47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7.04.01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7-05-08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实践中的问题探讨
黄丽华 , 林美榕 , 吴德龙 , 陈新俤     
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01

职业受照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 《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也对其提出了明确要求, 监测技术、监测覆盖率、监测质量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仍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及探讨的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一些建议, 以期更好地开展监测工作。

1 监测的量及方法

个人剂量当量HP(d)是《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 (下称监测规范)规定使用的监测量, 用HP(10)、HP(3)和HP(0.07)分别表示人体1cm深处组织、眼晶体和皮肤的剂量, 评价时可以等效于全身有效剂量、眼晶体和皮肤所受的当量剂量, 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做到不低估也不过分高估。但在目前的监测实践中, HP(10)这个量在相当多的监测单位仍没有得到推广使用[2], 仍存在着使用由自由空气比释动能转换成的有效剂量或者其它不符合规定的量的情形。只有极个别单位有开展Hp(3)、HP(0.07)监测。

在监测规范中也明确规定了需要使用鉴别式剂量计的情形, 但是目前我国采用鉴别式个人剂量计的单位还是少数[2]。很多单位仍使用没有能量鉴别功能的普通剂量计, 或者即使使用, 也仅放置一、二个揣测器, 没有真正使用其鉴别功能。鉴别式个人剂量计需要多组探测元件, 因经济成本、工作量增加, 估算较复杂, 目前让地市一级的监测机构全部配备鉴别式剂量计也不太现实。

热释光检测系统应每年到剂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 同时, 实验室需备有一个检验参考源, 用以在工作周期中校验系统的稳定性、经常性的元件筛选及分散性检查等。

从自由空气比释动能Ka转换到个人剂量当量HP(10)的系数随光子能量的变化相差很大[3], 如对137Cs为1.215, 对80keV光子为1.903, 而对20keV光子仅有0.611。一般探测元件的能响误差为20%~30%, 经包装(如粉末探测器)和装入剂量盒后, 整个剂量计的能响曲线亦会发生变化。

目前, 绝大部分单位的做法是对所有射线, 无论是医用X射线还是60Co射线等, 均使用一个刻度系数, 因此, 必须对所使用剂量计的能响性能有个确切的了解, 以保证监测结果在标准要求的误差范围之内。而最理想化的刻度方法是, 对所使用的剂量计(包括探测元件和盒子)进行一次全面的HP(10)能量响应、灵敏度刻度, 求得刻度曲线。当然, 目前实际中还没有对剂量计的角响应进行刻度。单位自备的辐射场亦可通过检定追溯到国家标准。

受散射、反向散射线的影响, 剂量计的响应在体模上和自由空气中有显著差别, 反散射系数随光子能量变化, 在70keV时, 可达1.80[4], 因此刻度必须在体模上进行。HP(10)是在ICRU球上定义的量, ISO-4037推荐平板注水体模作为ICRU球替代物, 此体模用有机玻璃(PMMA)材料制成, 尺寸为30cm ×30cm×15cm, 前面板壁厚2.5mm, 其余面板壁厚10mm[5]。有参考辐射场的单位可自制体模对剂量计进行刻度。

2 监测对象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接触放射线的人员必须佩戴个人剂量计,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也明确了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个人剂量监测, 同时预计将会把监测范围扩展到接受未被豁免的天然源照射等其他人群。但在监测规范和基本标准中又规定对受照剂量始终不可能大于1mSv/a的工作人员, 一般可不进行个人剂量监测[1, 6]。根据我省的监测结果, 约65% ~75%的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小于1mSv/a。

在目前监测机构容量、能力、水平等条件下, 是否可以选择一些更合理的监测方案。如按不同的工种, 重点监测开放性放射工作场所、介入操作等受照剂量较高的工种。如果单位能够提供连续两、三年的数据, 证明人员受照剂量一直处于1mSv/a以下, 同时能接受常规放射卫生防护监测, 工作人员能遵守规章操作, 事故发生和人员受事故照射的可能性极小, 对于这些工作人员, 可以几年内不接受监测。定期(两、三年)接受一个周期的复查监测, 以检验其受照水平等。这样可以大大缓解监测机构压力, 集中有限的资源服务更值得关注的人群。而监测服务市场化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3 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档案管理

实验室应注重质量控制管理, 除了定期比对、刻度, 测量、退火时注意操作事项, 可以引入质控图来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如把每天测读仪自检的光源读数、每周期辐照场刻度系数制成质控图, 超过一定的范围(如常规均数的3σ)即检查系统、查找变化产生的原因。

加强实验室档案管理。实验室除了有放射工作单位、人员、剂量调查的档案, 还要有仪器的使用、维护记录、退火、刻度记录、元件筛选、分散性等性能实验记录、收发元件表等档案。记录格式统一规范, 详细记录操作的每一步骤, 如日期、人员、元件批次、处理的问题、处理时间、结果、异常情况等。做到事事有案可查, 形成完整的档案系统。

4 计算机管理系统

目前很多单位对于放射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仍处于手工阶段, 结果计算、报告录入、输出、年报表的统计等费时费力且极不规范。如何引入较为实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本中心原使用过两套计算机管理系统, 一是RGD型测读仪自带, 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接口读入数据, 但其数据管理功能比较弱, 无法进行分类统计。另一个是原工卫所开发的管理软件, 但只能手工录入, 对监测中经常出现的不规范数据、异常数据、冗余数据等处理较弱。因此都弃用了。

一个好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应该能够和测读仪进行连接, 直接读取测读数据, 能较方便的引入人员编号等唯一的身份信息, 能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本底、刻度系数, 能较好地处理数据缺失、冗余、名义剂量估算等问题。能根据各单位报告的格式要求, 输出规范的报告, 又能统计上报符合行政部门要求的年报表等。因此各单位要改进管理模式, 加入条型码等自动化管理的思想, 使其更适于计算机化管理, 相关部门要加强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制, 开发一个实用的数据管理系统。

5 本底

由本底选择引入的误差是剂量估算误差中一个很大的来源, 本底的扣除有多种方法, 如采用固定(国家或本地区)的天然本底辐射值, 或实验室本底等。但一般天然本底辐射随海拔高度、地质结构和建筑材料等明显变化, 甚至可变化1倍至几倍[7]。根据调查, 放置在福州市不同地点的本底元件读数(三个月)波动相差达100μGy以上。这个值还和元件特性、测读仪的参数设置、退火测读时间间隔有关系。如果一个省仅使用一个实验室本底, 结果误差无疑是相当大的。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每个工作单位均放置1-2个本底元件, 对于人数多的单位, 可以多放置几个, 以便在分批寄回元件时跟随相应的本底。当然可以在一个地市选取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单位, 作为本底的选择单位, 但同时要考虑到元件放置时间不一致等问题。实验室最好留有上几个周期的元件以防工作人员超期寄回元件。

可以进行实验得到实验室本底随时间增长的曲线。或者在元件测读周期中, 每隔一个星期进行一次本底元件测读, 直至测读完成, 估算时选取不同的本底,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本底引入的估算误差。

6 其他

系统的最低探测水平与元件灵敏度、元件放置时间、本底大小有关, 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法是在每一个测读周期, 在实验室(普通工作场所, 非铅室)放置一组本底元件, 时间和工作元件相同, 根据测值的标准差求得系统的最低探测水平, 虽然其中还有因测读周期不同及本底不同所引起的最低探测水平不一, 但仍是一种比较可取的做法。

监测规范中采用了新的职业分类方法和代码, 在监测结果年报表中, 把剂量也划分成MDL、1、5、10、15、20、30mSv几档, 但从目前发表的文献看, 很多单位仍延用以前的工种和剂量分类(5、15、50mSv), 各监测单位要在监测方法、统计方法上尽快与标准接轨。

参考文献
[1]
GBZ128-2002, 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2]
王其亮, 王建超. 关于依法改进当前个人剂量监测的建议[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 192-194.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3.017
[3]
GBZ/T144-2002, 用于光子外照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S].
[4]
王其亮, 钟志垗, 郑善校, 等. 鉴别式热释光个人剂量计的性能及参加国际比对的概况[J].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1999, 19: 84-89. DOI:10.3969/j.issn.0258-0934.1999.02.002
[5]
胡爱英, 周汝信, 夏佩华. 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计比对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5, 25: 164-166.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5.02.026
[6]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7]
王其亮. 外照射个人监测中的有关问题[J]. 中国辐射卫生, 1999, 8: 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