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被医疗单位所应用。核医学是放射医学的一个分支, 在人类的防病治病中起着重大作用, 但同时它产生的放射危害也不能被忽视, 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如何趋利避害越来越引起普遍关注。核医学辐射防护既关系到众多放射医学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也关系到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 还关系到放射医疗场所周围的环境安全, 即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防护显得更加重要[1, 2]。某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医院, 为防止放射性危害, 核医学病房单独设置, 主要包括核素治疗室、储源室(隔室操作室)和废物库等房间, 以治疗甲状腺癌病人为主。笔者对该核医学科病房的放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并根据国家标准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1 仪器和方法 1.1 仪器BH3103 X-γ便携式巡测仪进行射线防护监测、PCM-100(α、β、γ)表面污染测量仪进行表面污染监测、FJ-377热释光剂量仪进行个人剂量监测、LiF(Mg, Cu, P)热释光剂量计、S-95多道γ谱仪进行空气放射性污染监测、大功率采样器。所有设备都经国家标准剂量学实验室标定。
1.2 监测方法参照GBZ161-2004《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规定的布点原则进行射线防护监测。表面污染利用表面污染仪在污染物表面连续测量, 测得污染物表面单位面积的污染水平。131I测量参照GB/T14584-93《空气中碘-131的取样与测定》方法进行空气采样及测量。依据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规定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监测周期3个月[3, 4]。
2 结果与分析 2.1 现场卫生学调查 2.1.1 辐射源项分析核医学病房所用源项主要是非密封源。核医学病房常用的非密封源主要有以下两种:131I和89Sr, 其用途、活度、日最大操作量等具体见表 1。
131I的辐射类型为β衰变伴有γ辐射, γ射线能量为0.364~0.637MeV, 半衰期为8.04d。131I在核医学领域主要是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89Sr辐射类型为β辐射, 主要能量为1.44 MeV, 半衰期为50.55d, 主要用途:静脉注射进行肿瘤治疗。
2.1.2 核医学病房布局与分级、分区(1) 该核医学病房位于建筑物底层的一端, 外围三面有铁栅栏围绕, 无关人员不易进入, 病人和医生有各自通道, 病床之间有1.8m高防护墙。
(2) 依据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划分为3个级别, 即甲、乙和丙级, 经计算该核医学病房日等效最大操作量总计为7.7×108 Bq, 在2×107~4×109 Bq之间, 应划分为乙级工作场所[6]。
(3) 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 具体划分见图 1所示。
检测条件为:2名患者体内131I量约为7.4 GBq, 检测时让两名患者居留在邻检测点最近的病房内; 储源室(隔室操作室)检测条件是在通风橱内分装131I量为7.4 GBq。监测结果见表 2。
监测条件:在前一次病人用药1周出院后, 新病人入住给药前。储源室(分装室)在分装7.4GBq的131I后, 清洁完后测量。监测结果见表 3。
监测条件在分装7.4 GBq131I药物的开始至分药结束后一段时间, 采样流速60 m3/h, 采样时间2 h。监测点位于储源室(131I隔室操作室)中央距地面1.5 m人呼吸带处, 检测结果为1.08 Bq/m3。
2.2.4 个人剂量监测监测条件:核医学病房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 检测周期为3个月, 检测元件为LiF(Mg, Cu, P)热释光剂量计。监测结果见表 4。
根据放射防护三原则:实践的正当性、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5], 通过调查和监测得出以下评价结论:该核医学病房选址适宜, 控制区和监督区界限分明, 布局合理, 病房具有独立下水排放系统及衰变池, 在室外15 m空旷处有专用的放射性废物库, 各工作室内表面及装备结构的防护基本符合要求; 核医学病房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 职业人员和公众个人剂量理论计算均低于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6.6条和附录B1规定, 符合防护要求; 工作场所表面污染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附表B11和GBZ120-2002《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附录A.1的规定。工作场所空气污染水平均低于相关规定限值, 符合要求。放射性物质贮存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排气孔高度符合高于周围50m建筑物屋脊3m要求[6, 7]。个人剂量监测除有1人超过年个人剂量限值20 mSv的1/4, 即5 mSv, 其他人员个人剂量均低于5 mSv。该人剂量为6.68 mSv, 应引起注意。该病房建立了良好的放射防护管理体系, 有应急预案, 建立了辐射防护领导小组, 由专人负责辐射防护工作人, 规章制度较齐全, 并得到了执行和落实, 加强了自身的放射防护管理, 使放射防护管理可以有效并长期的运行。总的来说, 该核医学病房的放射防护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正常条件下能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从中我们还得出一些经验和发现一些问题, 该核医学病房周围有铁栅栏围绕, 病人和医生有各自的通道, 病床间有1.8m高防护墙, 能有效地进行屏蔽防护, 减少对公众的辐射影响。且通风橱为符合屏蔽通风橱, 内层为有机玻璃, 外层为铅防护, 能有效地防止轫致辐射, 因此, 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发现的问题是, 将储源室和隔室操作室放在一起, 虽然每次操作时现从核医学科总源库取源, 且储源室有铅屏风, 但源罐会增加室内放射性的含量, 且工作时很不方便, 因此, 建议最好用一个独立的房间作为暂放源的地方。另外在管理上没有应急演练记录和同位素容器表面搽抹试验记录, 应加以完善。
总之, 放射工作场所辐射防护评价是放射危害前期预防和控制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 也是放射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放射防护评价工作正在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8]。核医学的辐射防护与我们放射医疗工作者的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 还关系到周围环境的辐射安全。放射防护安全不仅靠良好的防护技术措施, 而且必须通过有效的防护管理要求来实现。因此, 防护管理要求与防护技术要求并重, 随着新的放射诊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在职业照射的控制方面呈现许多新的重要转变, 未来职业人员的放射防护越来越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
[1] |
LEROY D H, RYANM T, WILEY J R. Improving the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ow-activity Radioactive Wastes[J]. Health Phys, 2006, 91(5): 439-448. DOI:10.1097/01.HP.0000232852.71875.a4 |
[2] |
WALLO A, DOMOTOR S, VAZQUEZ G.U.S.Department of Energy policies, directives, and guidance for radiological control and release of property[J]. Health Phys, 2006, 91 (5): 526-528.
|
[3] |
GBZ161-2004, 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S].
|
[4] |
GBZ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
[5] |
姜德智主编.放射卫生学[M].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4.
|
[6] |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
[7] |
GBZ120-2002,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S].
|
[8] |
郑钧正. 医疗照射防护述评[J]. 医学研究通讯, 2003, 32(10):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