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介入放射学技术在临床上应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介入放射学技术以其微创、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发展非常迅速, 许多医院开展了此项新业务。但介入放射需要在X射线电视或其他影像导向监护下进行插管操作或穿刺技术, 操作人员不可避免地受到X射线的照射。因此做好介入放射学设备应用的防护工作十分必要, 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全省介入放射学设备应用和防护的基本情况调查工作。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对象全省开展介入放射诊疗工作的所有医院。
1.2 内容医院介入放射学机器及防护情况; 介入放射学工作量情况; 介入放射学检查项目机器使用条件; 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情况。
1.3 方法制定调查实施方案, 进行预调查; 对调查人员集中培训, 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格, 统一要求, 对调查过程实施质量控制。调查表由调查员到各医疗机构逐项填写, 并输入计算机, 建立数据库, 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调查结果 2.1 使用的机器及防护情况(表 1)全省目前共有115家医院开展介入放射诊疗工作, 机器总台数136台。其中省级医院7家, 地市级医院59家, 县级及以下医院49家。主要分布在南京(16家)、徐州(17家)、苏州(15家)和盐城(12家)等地; 机器型号主要有OEC-9800、Advantx-Lcv/DL、Innova、IDR- 7 0 0、Angiostar、Axiomartisfa、BvPulsera和岛津8 00等; 产地90%为进口, 球管位置65%为下球管, 防护类型多数为原机限束装置、原机铅挂帘和附加防护屏, 使用的防护用品有铅帽子、铅眼镜、铅围脖、铅围裙。
各级医院对人体不同部位开展的介入放射学工作量统计显示, 每天例数、每周例数、每月例数以及2004年总例数均以腹部最多, 其次为心脏, 最少为四肢。结果见表 2。
对各类机器使用条件统计表明, 介入放射学检查项目机器kV范围人体不同部位在50~ 120kV之间, 均值80kV(表 3); 电流范围透视0.5~999 mAs, 点片0.5~500 mAs, DSA数字减影0.5~500 mAs; 累计嚗光时间范围透视3~1 800 min, 点片1~1 400 min, DSA数字减影0.5~20 min。
全省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总数687人, 其中男性585人, 占85.2%, 女性102人, 占14.8%;本科及以上学历435人, 占63.3%, 中专及以上学历234人, 占34.1%, 还有18人无学历, 占2.6%;属于放射工作人员的457人, 占66.5%, 属于非放射工作人员的230人, 占33.5%;所在科室属于放射科的334人, 占48.6%, 属于心内科的189人, 占27.5%, 属于介入科的124人, 占18.0%, 属于消化科的14人, 占2.0%, 属于肿瘤内科的13人, 占1.9%, 另外还有心血管科6人, 心脏科4人, 骨科、脑外科、神经内科各1人; 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年龄以30~50岁为主, 职称以中级以上为主, 年龄和职称分布分别见表 4、表 5; 放射工龄最短0.3a, 最长41a, 介入工龄最短0.3a, 最长25a。
我省开展介入放射诊疗工作的单位众多, 机器的型号、规格也呈多样化, 防护类型偏少, 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则较多, 容量大的和防护条件较好的多分布于省级和苏南医疗水平与经济条件均比较高的医院。相对来说, 省级和医疗水平较好的大医院的工作量与县级小医院相比相差很大, 而且检查项目开展的也比较齐全。操作人员中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员不属于放射工作人员, 这些人员由于未接受过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 工作中难免出现对自身防护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 今后工作的重点除了要加强对机器的防护外, 还应加强对所有操作人员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