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尾部外伤, 常规采用侧卧位投照, 骶尾部常显示不满意, 笔者介绍俯卧位水平投照法, 骶尾显示对比明显更有利于临床诊断。现介绍一下供同道参考。
1 方法采用俯卧位水平投照, 患者大腿稍屈曲, 使身体失状面与台面垂直, 中心线于髂前上棘下5 ~ 10 cm (视具体部位而定)处射入, 焦-片距100cm, 采集面与中心线垂直。常规摄影条件即可。所摄片由于直肠内气体与骶尾骨密度相差较大, 形成良好的对比, 骶尾部显示更佳。
2 讨论 2.1 骶尾部特征X射线检查是骶尾部外伤诊断的主要依据。骶尾部骨质较薄软组织较多使体层较厚, X射线片显示密度对比较差, 图像质量往往难以保证。且骶尾部变异较大, 更增加了外伤时的诊断困难。笔者在近半年使用此法投照效果好。
2.2 骶尾部解剖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成底向上的三角形, 其向后与身体冠状面约呈15 ~ 20度角(男性较小, 女性较大)。尾骨由3 -4块退化的尾椎组成, 延续骶骨末端略向前弯曲走行。该部位变异较多见, 大体可分为骶尾均匀连续型、向后成角及向前成角型。
2.3 损伤机制该部位损伤机制大体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及合并损伤。多见于臀坐式摔伤, 女性多于男性。骶骨骨折大体可分为横形、纵形、粉碎骨折、撕脱骨折等类型。尾骨以脱位多见。常见骨折或脱位远端向前移位, 造成骶前软组织肿胀。该部位向后方移位者较少见, 其多与分娩及妇科检查有关。
2.4 临床表现受损程度不同, 症状有较大差别。
2.4.1 疼痛外伤后骶骨处持续性疼痛, 并可沿局部压痛走向判断骨折线传到叩痛较腰椎损伤轻, 尤其是在站立位检查时。
2.4.2 惧坐坐位时重力直接作用于骶尾处, 而引起疼痛。
2.4.3 皮下淤血因骶骨位置浅在, 体检时可发现血肿、皮下淤血等。
2.4.4 肛诊肛诊时可根据压痛部位、骨折处移位及有无出血等推测骨折情况。
2.4.5 马鞍区感觉障碍波及骶孔的骨折可刺激骶神经而出现马鞍区过敏、刺痛、麻木感觉减退等。
2.4.6 累及骶1.2的骨折可出现类似坐骨神经痛症状。
3 诊断及治疗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影像表现等一般不难做出诊断。应注意与以下几种常见变异区别:骶骨下部成角、尾骨成角、尾骨脱位等鉴别。一般经保守治疗, 有移位者手法复位后卧床休息。多不需要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