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为黄绿色, 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氯气的主要毒性作用是由于氯易溶于水, 形成盐酸和次氯酸, 次氯酸又分解成盐酸和新生态氧, 引起接触者的上呼吸道粘膜炎性肿胀, 充血及眼粘膜的刺激症状。发生事故时, 氯的浓度过高, 或接触时间较久, 常能引起呼吸道深部病变: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高浓度氯气对人的危害性众所周知, 低浓度氯气对人体的危害报道较少, 为了解低浓度氯气环境下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我们对某钾碱公司的离子膜、废气处理、液氯车间进行了现场检测调查, 并对工人进行了肺通气功能测定,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接触组为该公司接触氯气的离子膜车间、废气车间和液氯车间的179名工人, 其中男工147名, 女工32名, 年龄24 ~ 46岁, 平均年龄36.8岁, 工龄0 ~ 21a(0为工龄不足半年者), 平均工龄10.4a, 吸烟者101名(占总人数56.4%), 吸烟者全部为男工。对照组为本公司不接触有害因素、除外既往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工人85名, 其中男工67名, 女工18名, 平均年龄35.5岁, 吸烟者49名(占总数的57.6%), 均为男工。两组人群上述诸条件无显著差异, 劳动强度相当。
1.2 调查内容 1.2.1 车间基本状况车间环境空气氯气浓度测定, 车间防护状况, 个人防护措施等。
1.2.2 职业史询问职业史, 既往呼吸系统患病史(慢性支气管炎史、支气管哮喘史、肺结核史等), 吸烟史。
1.2.3 查体包括内科常规检查(血压测定, 心、肺、腹部检查, 甲状腺, 咽喉检查), 血、尿常规, 心电图, 胸部X射线摄片, 肝功能, B超, 肺功能测定。
1.3 肺通气功能测定用日本产HI-101肺功能仪, 由专人负责测定, 受检者取立位, 每人至少重复测试2次, 两次测试结果各指标误差不超过5%。测试项目:用力肺活量(FVC), 第1s呼气量(FEV1), 1秒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 FVC%), 最大呼气流量(PEF), 7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75), 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50), 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判断标准:FEV1 /FVC% < 70%为异常, 其他参数实测值占预测值的百分比 < 80%为异常。
1.4 资料处理各项通气功能参数进行U检验, 各项参数异常发生率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工艺流程离子膜电解氯化钾水溶液32%的氢氧化钾, 同时产生氯气和氢气。32%氢氧化钾经蒸发为48%的液碱; 或进一步浓缩为92% ~ 95%的片碱, 氯气经洗涤降温、浓硫酸干燥, 经氯气压缩机压缩后进入液化器与氟利昂换热液化为液氯, 然后进入液氯贮罐; 氢气经冷却压缩去合成盐酸, 多余的氢气用片碱车间加热熔盐以浓缩蒸发碱液。
2.2 车间空气测定结果对三个车间空气中氯气浓度进行了检测, 连续检测3d氯气浓度为0.2 ~ 0.54mg/m3, 氯气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1mg/m3。
2.3 体征接触组胸部X射线摄片均正常, 心、肺检查均正常, 对照组无患慢性支气管炎者, 心、肺检查及胸部X射线摄片均正常。
2.4 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1) 接触组和对照组之间除FEV1/FVC%差异有显著性(P < 0.01 < 0.05)外, 各项参数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 < 0.01), 表 1中FVC、FEV1、MMF、PEF、V75、V50、V25均为实测值/预计值的百分比。
(2) 接触组吸烟者和不吸烟者之间8个参数除FEV1 / FVC%差异有显著性(P < 0.01, P < 0.05)外, 其余各项参数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 结论本次调查现场空气中氯气浓度较低(0.20 ~ 0.54mg/m3), 平均浓度为0.30 mg/m3, 接触组工人平均作业工龄10.4a, 接触组工人肺通气功能7个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非常显著性, 提示低浓度氯气对接触工人肺通气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气道的混合性损伤, 尤以小气道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