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放射卫生防护所于1979年成立热释光剂量测量实验室, 1984年起参加过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组织的一些全国个人剂量计比对。从1995年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接手全国卫生系统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后, 比较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全国个人剂量计比对工作, 我们参加了该所组织的全部个人剂量计比对, 现把比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1 检测仪器和方法 1.1 设备测量仪器为FJ-377和FJ-427A型热释光剂量仪, 剂量元件为塑料管封的LiF : (Mg, Cu, P)粉末。
1.2 方法 1.2.1 剂量计准备将粉末元件在退火炉上经235℃退火10min, 取出冷却, 然后封装在塑料管内备用。剂量计一般准备2组: A组剂量计为比对组, 包括比对照射剂量计、本底剂量计和备用剂量计, 剂量计数量按比对通知要求准备, 并按要求贴上标识, 然后邮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照射; B组剂量计为刻度组, 留在我所个人剂量测量实验室并存放在铅室内。
1.2.2 照射刻度剂量计在将比对剂量计寄出照射期间, 将B组剂量计在本所的参考辐射场在0.5 ~ 10.0mSv范围内准确照射若干组剂量值。
1.2.3 剂量计测量及数据处理将A组比对剂量计和B组刻度剂量计同时测量, 进行数据处理, 如果组织比对单位提供了刻度剂量计, 即应用比对单位提供的刻度因子f, 如果没有, 即应用B组刻度剂量计的测量结果计算出平均的刻度因子f, 比对样品的剂量由下式计算:
![]() |
式中: D为比对样品的剂量值, 单位为mSv; X样为比对样品读数值, 单位为计数; X本为随行本底剂量计读数值, 单位为计数; f为刻度因子, 单位为mSv /计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从1995年至2000年, 基本上每年进行一次全国个人剂量计比对, 2000年以后每两年进行一次全国个人剂量计比对。除1998年的比对是应用多种能量的X射线和γ射线照射剂量计外, 其余比对都是应用相对单一能量的γ射线照射剂量计。1999年以前我们基本上没有在主办机构照射刻度剂量计, 2000年开始每期比对都让主办机构提供了刻度剂量计。从表 1看到, 从1995年进行的7次比对是应用60Co或137Csγ射线照射剂量计的, 7次比对结果中, 除1999年的比对结果外, 6次比对结果的相对偏差平均值都在±5%以内, 比对结果为优秀, 但是1999年的比对结果照射值和测量值差别较大, 相对偏差平均值达成22%, 比对结果不太理想。从表 2看到, 1998年进行的是用多种射线能量的X射线和(射线照射剂量计, 要求应用鉴别式剂量计, 并用Hp (0.07)和Hp (10)报结果。从比对结果看到, 对X射线的测量结果相对偏差在-10% ~ -12%, 但是对γ射线的测量结果比较理想, 测量值很接近照射值, 平均偏差为8.6%。因为是用多种能量的X射线照射剂量计, 这次比对结果也属优秀。
![]() |
表 1 7年全国个人剂量计比对结果(相对偏差%) |
![]() |
表 2 1998年全国个人剂量计比对结果 |
我所个人剂量测量实验室参加的7次γ射线照射剂量计比对, 其中6次的比对结果都令人满意, 而1999年的比对结果却误差较大。为此我们探讨了可能造成这次比对结果误差较大的原因:
2.2.1.1 测读仪器出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及对测量数据的分析不太可能, 因为仪器不稳定只会引起个别测量数据的波动, 实际上同一剂量组的测量数据的分散性一般不会超过10%, 而且我实验室每个季度都进行刻度检定, 检查每台测读仪器是否在正常状况下工作。
2.2.1.2 参考辐射场照射量率不准确我们的参考辐射源是226Ra, 虽然经过北京计量科学研究院标定, 但当年为了找出原因, 我们又委托北京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各照射若干组剂量值, 然后和我们在参考辐射场照射的若干组剂量计一起测量, 结果国家计量院和北京工卫所照射的剂量值, 和我们参考辐射场照射的剂量值在±6%以内符合。
2.2.1.3 我们在照射刻度剂量计组时出差错这方面有两种可能, 一是照射时间不准确, 二是照射时放射源没有到达预定位置。由于误差达20%左右, 因此第一种情况不太可能, 第二种情况则有可能造成这样大的误差。
2.2.2 应进一步提高监测质量1998年的比对结果, 对γ射线的测量结果比较理想, 测量值很接近照射值, 但是对X射线的测量结果误差比较大, 相对偏差达-10% ~ 12%, 说明我们实验室对应用鉴别式剂量计, 进一步提高监测质量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熟练掌握鉴别式剂量计的应用, 用实用量Hp (d)报告结果是国家标准要求的[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为此作了一系列技术准备工作[2], 他们还将准备组织1次要求用实用量Hp (d)提供比对结果的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计比对[3]。
2000年后我们都要求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计比对组织者提供刻度剂量计, 但在比对过程中比对组织者为参加单位提供刻度剂量计的做法只能考察参加单位测量系统的线性, 无法考查参加单位在日常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实际测量误差。
[1] |
GBZ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
[2] |
王其亮, 王建超. 关于依法改进当前个人剂量监测的建议[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3): 192-194.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3.017 |
[3] |
胡爱英. 我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现状和展望[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4, 24(4): 377-379.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4.04.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