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7, Vol. 16 Issue (2): 165-166  

引用本文 

张志东, 牛小茹. 医用诊断X射线受检者防护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2): 165-16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6-11-21
医用诊断X射线受检者防护调查
张志东 , 牛小茹     
濮阳市卫生监督局, 河南 濮阳 457000
摘要目的 通过对医用诊断X射线检查时受检者非投照部位受照情况调查, 提高医院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对受检者非投照部位采取防护措施的重视程度。方法 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了解受检者非投照部位防护前后受照剂量对比以及与放射科医生受照剂量的对比了解防护的重要性。结果 仅使用0.5mm铅当量的防护材料就能受检者非投照部位的受照剂量降低88.7%。结论 受检者非投照部位受到不必要的大剂量照射, 给受检者健康带来了危害, 增加了全社会集体剂量负担, 在今后的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应进一步加强非投照部位的防护工作。
关键词医用诊断X射线    受检者    非投照部位    防护    

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后, X射线就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至今已成为现代医学的支柱之一, X射线除对放射工作人员有危害外, 广大受检者的防护也应引起普遍关注。据报道, 河南省1998年X射线诊断检查的频率为139.27人次千/人口[1], 依次推算, 有341万人的濮阳市, 1998年医用诊断X射线当年受检人员约4.7万人次, 相对于我市仅有的325名放射工作人员来说, 这个数字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目前X射线检查已普及到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 CT机、D SA等大型医疗设备在县级医院广泛应用, 对受检者采取防护尤其是对非投照部位的防护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解受检者非投照部位受照剂量, 我们开展了该项工作。

1 仪器与方法 1.1 监测仪器

选用3510剂量仪(沈阳市环翔射线防护厂生产), 该仪器经河南省计量测试研究所校准。

1.2 监测方法

分别选取100mA、200mA、300mA和500mAX射线机各3台, 对每台X射线机分别做10人次的非投照部位防护前后的受照剂量监测, 监测点分别选眼晶体、甲状腺、胸腺、性腺、股骨等敏感器官部位。非敏感部位防护材料选用0.5 mm铅当量的屏蔽材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型号X射线机拍片时其他敏感部位防护前的受照剂量

按照监测方法进行现场监测时, 监测点选取在放射敏感部位, 由放射卫生专职人员进行现场监测, 监测统计结果见表 1~3

表 1 头部拍片时其他敏感部位防护前后平均受照剂量(μGy·h-1)

表 2 胸部拍片时其他敏感部位防护前后平均受照剂量(μGy·h-1)

表 3 股骨拍片时其他敏感部位防护前后受照剂量(μGy·h-1)

表 1~3可以看出, 在头部、胸部和股骨等部位拍片时, 如果采取防护措施, 受照者的甲状腺、胸腺、性腺、股骨等部位受照剂将大大降低。由于受X射线机准直系统、滤过装置、电压以及散射线的影响, 有些部位的受照剂量监测值偏差较大, 但总的来看, 采取防护措施前后的受照剂量有显著差别, 依300mAX射线机性腺防护前后的受照剂量为例, 防护前为1 523.6μGy·h-1, 而防护后则降低为192.7μG·y h-1, 受照剂量下降87.4%。从几个敏感部位的防护前后受照剂量对比统计看, 使用0.5mm铅当量的屏蔽材料就能使照射剂量减低88.7%。

2.2 放射科医生与受检者剂量差别(表 4)
表 4 受检者(胸片)与放射科医生受照剂量比较(μGy·h-1)

为了解放射科医生与受检者非投照部位受照剂量的差别, 我们同时对实施投照工作的医生进行了监测, 监测部位同样选取放射敏感部位。

由于近年来放射科医生的防护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 他们的防护基本得到了解决, 而受检者的防护问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表 4的监测结果显示放射科医生的受照剂量仅是受检者的受照剂量1.7%。

3 讨论

(1) 随着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广泛应用, 人们在进行就诊时进行X射线诊断的几率大大提高了。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受检查在进行合理的X射线照射时, 其他部位尤其是敏感部受到不应当的照射, 使受检者在就诊时健康受到损害, 这种完全可以避免的大剂量的照射, 必然增加受检者受照剂量, 从而导致公众累积照射剂量的增加, 给广大群众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

(2) 受检者防护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经常忽视的问题, 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放射科医生, 甚至公众都知道多受X射线照射是有害于健康的, 但对受检者非检查部位实施屏蔽防护的原则, 未引起基层放射科医生高度重视, 结果导致受检者无故受到不应该的大剂量照射。使用不小于0.5mm铅当量的屏蔽材料对受检者的非检查部位能市体表照射量率减少80%~99%[2]。若能够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就能使这种照射大幅度降低。

从管理学度看, 受检者非投照部位受照, 主要责任在医院一方, 如果医院给放射科配备了屏蔽防护设施, 如果放射科医生不嫌麻烦给受检者正确合理使用了屏蔽防护设施, 那么受检者的额外照射就完全可以避免, 由此可见, 只要医院加强了管理, 放射科医生责任心得到加强, 受检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加强, 实施医用诊断X射线的安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饮富, 程晓军, 楚彩芳. 河南省X射线诊断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3(1): 65.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6.01.039
[2]
张丹枫. 医用X射线防护技术管理[M]. 太原: 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 1990: 129.
表 1 头部拍片时其他敏感部位防护前后平均受照剂量(μGy·h-1)
表 2 胸部拍片时其他敏感部位防护前后平均受照剂量(μGy·h-1)
表 3 股骨拍片时其他敏感部位防护前后受照剂量(μGy·h-1)
表 4 受检者(胸片)与放射科医生受照剂量比较(μGy·h-1)
医用诊断X射线受检者防护调查
张志东 , 牛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