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7, Vol. 16 Issue (2): 157-158  

引用本文 

杨黎明, 曹国妹, 孙东红. 浦东新区介入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现况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2): 157-158.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6-10-23
浦东新区介入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现况调查
杨黎明 , 曹国妹 , 孙东红     
上海浦东新区卫生监督署, 上海 200136
摘要目的 为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身体健康, 对浦东新区从事介入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调查从事介入放射学的人员结构, 剂量水平及防护管理措施。结果 防护设备不齐全, 管理措施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结论 应加强对介入放射诊疗和工作的管理, 降低受照剂量, 使放射防护最优化。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    防护    管理    

介入放射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泌尿、骨骼等几乎所有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但同时又具有曝光量大, 多角度投照、接触时间长、近台操作等特点, 患者和工作人员接受相对高剂量, 加之操作者来自各个临床医学学科, 缺乏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和放射生物学知识的培训, 因此, 介入放射学防护是医疗照射防护中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介入技术分为血管和非血管两大类。目前在我区开展的多为在X射线透视下的血管性介入放射。为了在介入放射诊疗实践中, 从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及受检者的防护方面着手, 更好的保障工作人员及受检者的身体健康, 我署开展了此次专项调查。

1 基本情况

浦东新区2005年开展介入放射学诊治工作的有10家医疗机构, 除1家为地段医院外, 其余皆为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从事介入放射学操作的人员结构包括放射科医生+临床医护人员(临床目前涉及科室见表 1)。介入放射操作者总人数为102人, 其中放射科工作人员为35人(36%), 临床医护人员为67人(64%)。一次操作的工作人员数约为2~4人, 人员结构情况见表 1

表 1 从事介入放射学的人员结构

我区最早从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介入放射学诊疗手术, 到90年代, 接触介入放射的工作人员及频率均明显扩大, 放射科医生接触的频率从2次/月~20次月/不等, 每次接触的时间也根据手术的需要在2m in~60m in不等。临床医护人员的接触频率在3次/月~60次/月, 时间在15m in~180m in不等。从介入放射操作的分工来看, 一般放射科医生除涉及外周血管的造影需进行近台操作外, 主要为临床医生提供技术支持, 临床医生在整个介入放射学诊疗中占主导地位, 进行近台操作。

2 浦东新区介入放射学现况 2.1 人员情况

近几年来, 介入放射学的应用日趋广泛, 一般情况下它表现出的是慢性外照射放射病的症状, 一般发病没有急性外照射放射病那么明显, 潜伏期也较长, 危害的严重性还没有被大家充分认识到。很多医生本身没有足够的认识到, 医院也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2 管理

现在大部分医院还对于这部分医护人员都没有按照放射科工作人员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 也没把这部分医护人员纳入到整个医院的放射防护管理体系中进行管理。

2.3 装置

操作时所用的射线装置除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为普通X射线机(上球管)外, 其余都为专门的DSA (下球管)机器。机器的主要防护性能也都进行过相关的检测, 符合国家相关剂量标准。

2.4 环境

有专门的导管室。除浦南医院DSA室控制室呈半敞开式外, 其余医院操作室和控制室都单独分开, 有利于射线的防护, 减少了不必要的受照剂量, 机房的辐射场剂量分布符合国家标准。

2.5 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各医院都配备了个人防护用的铅衣、铅帽、铅围脖, 但仅有4家单位配备了防护眼镜及在检查床上安装铅防护帘, 3家单位配备了悬挂式铅防护屏, 2家配备了立式铅防护屏。但在实际的手术操作中发现, 大部分临床医护人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辐射的危害性, 只穿着铅衣铅围脖就上机, 有小部分人员还戴铅帽但无一人戴防护眼镜, 或使用悬挂铅防护屏。有个别医院为图方便还存在开门摄片的情况。

3 剂量分布情况

我署近期对其中的6家单位进行介入放射操作时23名医护人员所接受个人剂量及手术时所处的环境剂量作了初步的调查。

3.1 放射科工作人员受照剂量

从现场调查来看, 有2种情况:①放射工作人员不进入手术现场, 仅在操作室提供技术支持的, 所接受剂量约接近本底值。②直接进行近身操作的剂量:在此次调查中仅有仁济医院、东方医院、浦南医院与妇幼院存在近台操作。从检测结果来看, 从事介入放射操作的第一术者皮肤外照射所受的单次剂量最高达到361μSv, 接触时间为30m in。铅衣内的剂量约在10μSv。

3.2 临床工作人员受照剂量

第一术者皮肤外照射所受的单次剂量当量最高达到571μSv, 接触时间为20m in。铅衣内的单次剂量当量最高达61μSv。

3.3 患者受照剂量

辐射对患者左右手剂量贡献较大, 最高可达到7.0 m Sv。

3.4 机房环境辐射场剂量分布

拍片时医生操作位的空气比释动能率高于透视, 下球管机器对下腹部部位剂量贡献较大, 拍片时最高剂量达到2mGy, 透视时达到1mGy。上球管机器对眼部剂量贡献比较大, 最高可达到10m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