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7, Vol. 16 Issue (1): 33-3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7.01.016

引用本文 

王会彬. 洗衣房中四氯乙烯污染状况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1): 33-3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7.01.01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6-07-05
洗衣房中四氯乙烯污染状况调查
王会彬     
邢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北 邢台 054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服装干洗业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服务行业。据统计, 邢台市现有服装干洗店70余家, 从业人员300人左右。然而, 在干洗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由于行业管理不规范, 配套管理相对滞后, 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其中之一就是四氯乙烯的污染问题, 四氯乙烯溶剂可以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并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氯乙烯是一种无色液体, 气味似乙醚, 沸点121℃, 属于有机溶剂。遇水可缓慢分解成三氯乙酸和盐酸, 在紫外线作用下产生光气。四氯乙烯的毒性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由于对眼、鼻、喉、咽有刺激, 可导致眼灼伤、流涎、流涕、口干、口内金属甜味、头痛和头部压迫感、眩晕、运动失调、甚至意识不清等。一般脱离接触后可恢复, 并无后遗症。临床报道对肝脏有损害, 反复接触可引起皮炎和湿疹。长期接触可有疲乏、眩晕、恶心和酩酊感等不适[1]。为了解干洗店空气中四氯乙烯的污染状况, 我们于2005年对邢台市25家较大规模的洗衣房进行了四氯乙烯空气浓度检测, 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采样及检测方法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采用活性炭管, 以1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 放置在清洁的采样箱内。每个干洗店对干洗机开门时的工作人员操作位、干洗机关门时的工作人员操作位、烫熨机工作人员操作位、洗衣房中央四个位置分别进行了两次检测, 共采集样品200份。分析方法采用GBZ/T160.46-2004热解吸-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

2 检测结果 2.1 干洗机开门时的工作人员操作位

共分析50份样品, 平均浓度值556mg/m3, 最小值5.0mg/m3, 最大值7135mg/m3, 最大超标倍数为30.4倍, 超标率30%。

2.2 干洗机关门时的工作人员操作位

共分析50份样品, 平均浓度值25mg/m3, 最小值2.0mg/m3, 最大值110mg/m3, 全部数据均在国家卫生标准以内。

2.3 烫熨机工作人员操作位

共分析50份样品, 平均浓度值50mg/m3, 最小值1.5mg/m3, 最大值750mg/m3, 最大超标倍数为3.5倍, 超标率5.0%。

2.4 洗衣房中央

共分析50份样品, 平均浓度值53mg/m3, 最小值1.8mg/m3, 最大值1200mg/m3, 最大超标倍数为4倍, 超标率5.3%。

3 讨论

根据检测数据显示, 干洗机关门时所有数据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这说明被检测洗衣机房的干洗机密闭效果好。但在开门时浓度较高, 超标率为25%, 瞬间浓度最高达到了7135mg/m3, 这是由于开门时有大量的四氯乙烯挥发出来, 开门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浓度的高低。烫熨机操作位也存在超标样品, 最高浓度达750mg/m3, 这是由于两个因素造成的, 一个是烫熨时加温使得四氯乙烯进一步挥发, 另一个是干洗机和烫熨机在同一房间内。洗衣机房中央的四氯乙烯是来自于干洗机开门时和烫熨机加热时。由此可见四氯乙烯的主要来源为干洗机开门时四氯乙烯的溢散。

加强对服务行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干洗店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工作中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监护。定期对洗衣店的工作环境进行检测检查, 对房间面积偏小, 四氯乙烯浓度偏高的洗衣店, 应加强机械通风排毒。

参考文献
[1]
吴执中. 职业病[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