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微核测定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细胞遗传学方法, 由于方法简便、易于分析, 适用于职业受照群体的检测及辐射流行病学调查, 并可作为慢性放射损伤诊断的参考指标[1]。为了分析了解云浮市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机体受照射的损伤程度, 我们对全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放射防护进行检测, 并对全市82家医疗卫生单位(包括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165名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 为医用诊断X射线在医疗照射中制定防护措施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全市82家医疗卫生单位(包括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 全市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165名, 年龄25~55岁, 放射工龄5~35a。
2.2 方法[1~3]利用FJ-347A型X-γ剂量检测仪对全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的控制室观察窗、控制室防护门、照片机房(候诊)防护门进行检测, 所有被检测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均调节相同的管电压、管电流、并采用相同的曝光时间进行检测, 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的检测数据为1组, 乡镇卫生院的检测数据为1组。放射工作人员年龄在25~55岁、放射工龄5~35a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 同样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的检测数据为1组, 乡镇卫生院的检测数据为1组。按从事放射工作的时间(放射工龄)分为3组:5~15a1组、15~25a1组、25a以上1组。
为使微核率的概念更加明确, 用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的不同表示方法。微核率为观察1 000个细胞所见的微核总数, 微核细胞率则为观察1 000个细胞见的含微核细胞数[2]。
1.3 统计方法数据以均数及标准差表示, 防护漏射线剂量及微核率显著性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
2 结果医用诊断X射线机工作室漏射线剂量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控制室观察窗<0.5μGy/h、控制室防护门<0.5μGy/h、照片机房(候诊)、防护门5.3μGy/h和乡镇卫生院控制室观察窗3.6μGy/h、控制室防护门10.8μGy/h、照片机房(候诊)防护门30.5 μGy/h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 1。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 总体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0.428%和微核细胞率0.328%与乡镇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0.495%和微核细胞率0.368%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P>0.05), 见表 2。随放射工龄的增加, 特别是15a以上放射工龄的, 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P<0.01), 见表 2。
![]() |
表 1 医用诊断X射线机漏射线剂量检测 |
![]() |
表 2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 |
(1) 根据全市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检测情况(表 1)[4], 放射工作人员对自身防护较为重视, 特别是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 乡镇卫生院相对差一些, 可能与乡镇卫生院经济投入相对差些有关。但全市医用诊断X射线对机房外环境的防护(候诊防护门)不够重视, 特别是乡镇医疗卫生单位。据了解, 除部分因经费不落实外, 多为对X射线放射防护认识不足未予以足够重视有关[3]。
(2) 我们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对我市165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总体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微核率0.428%和微核细胞率0.328%与乡镇卫生院微核率0.495%和微核细胞率0.368%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随放射工龄的增加(15a以上放射工龄者), 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P<0.01)。原因可能是:①乡镇卫生院的防护虽然相对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的较差, 但是他们接触射线的次数(拍片次数)相对也较少。根据调查, 乡镇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每月拍片(25.6 ±10. 3)次, 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放射工作人员每月拍片(145.3 ± 36.7)次。说明机体受照射的损伤程度与接触射线的次数成正比。②放射工龄长, 接触射线的次数也越多, 加上以前对X射线放射防护认识不足未予以足够重视, X射线机机房放射防护较差, 有些基本没有防护。因此, 随放射工龄的增加, 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也明显增加。说明机体受照射的损伤程度与X射线机机房射线防护有关, 如果X射线机机房基本没有防护, 不管放射工龄有多长、接触射线的次数有多少, 机体受照射一样受到损伤。
(3) 长期慢性小剂量照射, 损伤和修复同时存在, 工龄较长者, 个别从事放射科行政工作的, 由于他接触射线的次数减少了, 修复已占优势, 同时机体具有一定的代偿和适应能力, 因此他检测的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相对长期从事X光拍片工作的低些。原因可能是:电离辐射诱发的微核主要来源于染色体断片, 因此在随后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易于丢失, 而使检测的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降低[4]。
4 结论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机体受照射的损伤程度与X射线机机房射线防护有关, 并与接触射线的次数成正比。因此必须加强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检查, 加大执法力度, 特别是乡镇卫生医疗机构要加大放射防护的投入, 防止X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造成伤害。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在放射工作中认真执行正当化、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三项基本原则,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应减少接触射线的次数, 降低机体受照射的损伤。
[1] |
何凤生主编.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
[2] |
唐卫生, 王知权, 王玉书, 等. 一种获得完整胞浆的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993, 11. |
[3] |
顾浩, 杜艳菊, 杨嘉琦. 奉贤县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情况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1): 41. |
[4] |
李进, 唐卫生, 王芹, 等.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淋巴细胞微核观察[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3,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