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湖州市乡镇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以及为职业病诊断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我们于2004年7月对我市乡镇卫生院从事放射工作的44名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 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湖州市乡镇卫生院从事放射工作的44名人员进行调查。其中男性37名, 女性7名; 年龄21~70岁; 从事放射工龄1~36a, 平均工龄12.4a。
1.2 检查项目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项目包括:内科常规、皮肤科、眼科、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B超检查。
1.3 统计与分析将检查结果用Excle录入计算机, 选取较为客观的实验室检查和仪器检查结果, 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外周血象检查从表 1可看出, 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异常数分别为22例, 5例, 1例; 异常率分别为50%, 11.4%, 2.3%。经统计学检验, 3个指标不同工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 |
表 1 不同工龄外周血象异常率 |
从表 2可看出, 眼晶体混浊15例, 混浊率为34.09%。三个工龄组的晶体混浊率分别为21.43%, 33.33%, 70.00%。随着工龄的增加, 晶体混浊率明显增加, 经统计学检验各工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 |
表 2 不同工龄眼晶体异常率 |
ALT检查异常3例, 异常率为6.82%;HBsAg检查阳性1例, 阳性率为2.27%;HBsAb检查阳性18例, 阳性率为40.91%。经检验不同工龄间HBsAb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 3。
![]() |
表 3 不同工龄乙肝表面抗体水平 |
心电图异常16例, 经检验不同工龄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B超检查异常6例, 异常率为13.64%。随着工龄的增加, 异常率明显增加, 经检验不同工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 |
表 4 不同工龄心电图和B超异常率 |
根据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的要求, 肾功能检查了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两个指标, 未见异常。
3 讨论造血器官是电离辐射的主要靶器官, 造血干细胞对射线很敏感, 造血干细胞与祖细胞损伤, 影响造血细胞的增殖能力, 将导致外周血细胞的严重缺乏[1]。本次调查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异常率较高, 特别是白细胞异常率高达50%, 但三个指标不同工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原因是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生物效应, 是损伤与修复同时存在的动态变化过程, 与文献[2, 3]报道一致。
电离辐射对眼晶体的影响主要是形成晶体纤维的繁殖细胞对射线很敏感, 照射后GSH等降低, 不溶性蛋白增多, 受照细胞产生纤维容易发生混浊[1]。因此, 眼晶状体的改变是观察身体接受职业辐射造成损伤的主要指征之一。大量研究报道[2, 3], 眼晶体损伤与辐射剂量的大小和频度密切相关。本次调查显示晶体混浊率为34.09%, 且随着工龄的增加, 晶体混浊率明显增加, 不同工龄间的晶体混浊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眼晶体混浊受到诸如年龄、营养、遗传、代谢、毒物等多因素的影响, 低强度放射接触与晶体混浊是否有关联以及危害程度如何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次调查显示肝功能异常率较低, ALT异常率为6.82%, HBsAg检查阳性率为2.27%, HBsAb检查阳性率为40.91%。表明乡镇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对乙肝具有较高的免疫力, 主要由于医务人员的乙肝防护意识较高, 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率高有关。
本次调查表明, 我市乡镇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损害以外周血异常和晶体混浊为主要表现, 异常率比大多数研究报道均高[2-4], 说明我市乡镇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整体健康状况不高。主要原因可能由于乡镇卫生院的X射线机房面积较小, 通风不良, 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差。提示我们应当加强乡镇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 加强放射监督力度; 加强放射人员的健康监护; 切实保障乡镇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
[1] |
王莹, 顾祖维, 张胜年, 等. 现代职业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222-227.
|
[2] |
陈正其, 姚洪章, 刘定理, 等.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2): 124-126.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2.026 |
[3] |
杨爱初, 刘移民, 杜柳涛, 等. 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职业医学, 2003, 30(4): 22-24. DOI:10.3969/j.issn.1000-6486.2003.04.008 |
[4] |
汪卫兵, 樊树明. 1320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3): 211-212.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3.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