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讨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受照射剂量与细胞遗传学改变的关系, 我们对邢台市132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与102名对照人员染色体畸变频率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不同累积剂量及不同年剂量率与染色体畸变频率的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剂量资料完整, 既往无放射线治疗史, 无毒物接触及近年来无肝炎或病毒感染, 并除外免疫性疾病的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132名(简称放射组), 其中男108名, 女24名, 年龄25~55岁, 平均38.5岁, 平均接触射线实际工龄15.2a (3.7~32a); 选择性别、年龄、生活条件、健康状况与放射组相似的其他医务人员102名作为对照组(简称对照组), 其中男93名, 女9名, 年龄26~55岁, 平均40.2岁。
1.2 方法根据1985年至今的个人剂量计监测结果, 计算出累积剂量, 用微量全血染色体培养法, 在37℃条件下培养52~56h, 常规制片, Giemsa染色, 按WHO规定的技术标准观察, 记录畸变类型。每例观察200个中期分裂相细胞, 计算畸变细胞数, 发现染色体畸变时由2~3位专业人员共同鉴定, 方可认定。
2 结果 2.1 染色体畸变类型从表 1可见放射组双着丝粒体、片断、染色体型畸变、染色体型断裂、染色体型畸变细胞率分别为对照组的6.3、2.1、3.0、3.4、2.6倍, 与对照组比较, 其差别有显著及非常显著的意义。
![]() |
表 1 染色体型畸变类型的比较 |
放射组累积剂量范围为0.2~56.3mGy, 其中低于30mGy者占三分之二以上。然而各类畸变均随着累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见表 2), 其中双着丝粒体畸变率以及包括此类畸变在内的染色体型畸变率与累积剂量的相关系数, 分别为0.987和0.95, 呈显著正相关。
![]() |
表 2 累积剂量率与染色体畸变的关系 |
年剂量率的变化范围为0.07~20.4mGy/a, 其中低于5mGy/a以下者占96%, 染色体型畸变率与染色体型断裂率虽然伴随着年剂量率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 但未见年剂量率与效应呈直线相关(P>0.05、见表 3)。
![]() |
表 3 年剂量率与染色体畸变的关系 |
关于低水平电离辐射慢性照射诱致人体染色体畸变, 有不少报道[1, 2]证明低剂量电离辐射能诱发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升高。笔者调查的132例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型畸变, 染色体型断裂率以及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主要的畸变产物为无着丝点断片。而双着丝粒体比对照组高5倍多, 提示双着丝粒体是低水平辐射损伤的良好效应指标。
染色体畸变率、染色体断裂率虽有随年剂量率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其相关系数为0.87和0.89, 关系并不密切(P>0.05), 与相关报道结果相近[3], 但由于观察例数少, 不能排除累积剂量的影响, 故尚难于得出肯定的结论。
4 小结笔者报道了邢台市132例医用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的结果, 医用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染色体型畸变和染色体断裂率虽有随年剂量率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但经相关检验并无显著意义(P>0.05)。
[1] |
毛玉蟾, 邱雪英. 放射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率较高群体剖析[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 7(3): 172-173. |
[2] |
陈正其, 姚洪章, 刘定理, 等.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6(14): 124-125. |
[3] |
蔡翔, 张宪宁, 钱晓勤. 扬州市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指标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2(4): 300-301.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4.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