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肝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因早期症状不明显, 一旦发现多属于中晚期, 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随着介入放射学在诊断和治疗肝癌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已广泛地开展了介入性治疗。现将8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 其中男5例, 女3例, 年龄在35-58岁, 平均年龄45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肝组织活检证实。
1.2 方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 将导管置于腹腔动脉或肝总动脉造影, 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和血供情况后, 选择插管于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进行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中晚期肝癌患者本身就有悲观、焦虑、抑郁等情绪, 而介入治疗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治疗方法, 更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责任护士应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有关介入治疗的知识、介入术的方法、术中的注意事项、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解除其恐惧心理, 树立信心, 配合手术。
2.2 做好术前准备完善各项常规检查, 做抗生素试验及碘过敏实验; 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区备皮, 并注意有无皮肤破损感染或皮肤病等; 触摸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情况, 便于术中术后对照, 防止术后股动脉血栓形成所致的下肢缺血改变; 术前6h禁食, 4h禁水, 并准确测量体重, 以便计算用药计量;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术前一晚肥皂水灌肠, 为防止术中损伤膀胱, 常规留置导尿管。
3 术后护理(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温度18~20℃, 湿度50%~60%, 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
(2) 穿刺侧肢体制动平伸24 h, 穿刺处用砂袋压迫6 h, 包扎穿刺部位至少3 d。
(3) 穿刺点压迫包扎期间, 应密切注意术侧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包括皮肤的温度、颜色、感觉; 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 并与术前进行比较, 一旦发现搏动减弱或消失应报告主治医生, 并查清原因, 若确诊有动脉血栓形成, 应及时用溶栓药物。
(4) 术后每30 min测BP、P、R各一次, 如无特殊变化, 2 h后改为每1 h一次, 监测24 h, 同时监测尿量,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5) 灌注药物1~24 h内, 患者多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系高浓度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引起的应激反应, 应视病情变化对症处理, 给予肌注胃复安10 mg, 同时安慰患者, 使其放松情绪, 术后6 h后可给予清淡饮食, 次日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忌油腻、辛辣食物。
(6) 观察患者的全身皮肤粘膜及眼角膜有无黄染, 监测肝功能,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7) 患者术后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体温在37.5~38.5℃, 应定时测体温, 鼓励患者多饮水, 促进造影剂及毒物排出体外, 若高热不退, 首先给予物理降温, 并配合医师寻找原因。
(8) 为预防穿刺点出血及血肿, 拔管时要采取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 导管拔出后, 穿刺部位指压20 min, 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 15~30 min巡视一次, 如有少量出血或小血肿形成, 可延长加压包扎时间, 术后24 h后可考虑热敷, 并做好生活护理, 避免排泄物污染,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以防穿刺部位感染。
(9) 术后腹部疼痛是常见的栓塞后反应, 应根据各项血液化验判断是胃肠反应, 还是栓塞引起的疼痛, 必要时遵医嘱肌注强痛定。
4 体会为了保证介入治疗的有效实施, 护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因此, 工作中应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认真细致地做好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和生理护理, 最大限度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使其减轻压力, 正确面对顽症, 积极配合手术, 对介入治疗充满信心,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