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技术在工农业、科研及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但是, 如若管理不善和防护不当, 不仅可以伤及放射工作人员, 而且可危害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为此我们对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所使用的116台含密封源仪表进行了放射防护监测与评价, 以掌握其使用和防护情况, 发现防护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提出最优化的防护对策, 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人群的健康与安全。
1 监测仪器与方法 1.1 监测仪器使用上海电子仪器厂生产的FD-3013A智能型γ辐射仪, 该仪器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鉴定。
1.2 监测方法根据GBZ137-2002《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检测规范》 [1], 在含密封源仪表应用状态下, 对源容器表面5 cm、100 cm及周围环境进行γ外照射监测。
1.3 评价标准根据《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 GBZ125-2002[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3]进行评价。
2 结果与评价 2.1 含密封源仪表的分布情况116台含密封源仪表遍布于原料系统(39台)、冶炼系统(37台)及加工系统(40台), 含密封源仪表种类有密度计、核子秤、液位计、测厚仪、料位计及分析仪等, 含有核素137Cs、241Am、60Co、63Ni及3H, 共153枚放射源, 总活度1 369.02 GBq, 各种核素的基本情况见表 1。
由表 2可知, 不同的含密封源仪表所测得的表面剂量是有差别的, 这主要与放射源活度的大小及源外是否加防护装置及防护材料性质与厚度有关。分析仪、液位仪及核子秤放射源活度相对较小, 所测得的源容器表面剂量也相对较低, 测厚仪、密度仪及料位计放射性活度相对较大, 其表面剂量也相对较高。
依据GBZ125-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3]划分场所防护区域。116台含密封源仪表中, 人员活动范围不受限制的有60台, 100 cm内区域很少有人停留的有55台, 3 m内区域不可能有人进入的有1台。见表 3。
(1) 116台含密封源仪表均为固定式, 源口有用线束朝向无人区, 工作场所显要位置均悬挂有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其安装符合要求。监测结果显示, 辐射剂量水平基本符合国家放射防护标准要求, 本单位放射性检测中心对1998年~2003年6年间放射工作人员583人平均个人年剂量监测结果为2.12 mSv, 低于国家标准[3]要求, 所以这116台含密封源仪表符合安全防护要求,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对放射作业人员及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2) 表 2示, 1台密度计距源容器表面5 cm处某些角度剂量高达30.69 μsv/h, 建议另加足够厚度的防护罩, 以降低表面剂量; 测厚仪放射源活度较高, 开源状态下, 所测的表面剂量较高, 但是在其周围3 m处已安装防护栏, 防护栏门用锁锁住, 平时无人进入, 且围栏处剂量为0.12 μsv/h; 料位计安装位置较高, 约距地面5 m, 人员所在位置剂量已为本底水平, 所以不会对从业人员造成危害。需注意的是, 检修维护时, 应在闭源状态下, 并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个体防护。
(3) 要加强含密封源仪表放射源辐射防护安全管理, 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及防护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加强放射作业人员的防护知识培训及法律法规教育, 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防止放射事故的发生。
[1] |
GBZ137-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检测规范[S].
|
[2] |
GBZ125-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S].
|
[3] |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