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随着微机、手机的广泛使用, 人们对非电离辐射产生的危害日益关注; 为探讨微波通信环境中, 微波辐射对作业人员、周围环境影响及是否达到国家容许标准的问题, 对某市微波通信的微波辐射环境进行检测分析。
1 检测项目、方法及数据处理 1.1 项目对某市分布于不同区域、不同使用功率的微波通信站点进行微波漏能测试。
1.2 使用仪器RL-761型微波漏能仪, 仪器使用前进行标准校正。
1.3 检测方法检测时, 要求微波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为代表作业人员所受辐射强度, 必须在各操作位分别予以测定。一般应以头、胸、腹部为代表, 如人员在操作中某些部位可能受到更强的辐射时, 应酌情增加某些特殊部位, 如眼和下腹部等的测试; 要探寻主要辐射源及检测设备的泄露情况时需紧靠设备测试。测试中仪器探头应避免红外线和阳光的直接照射以及其他外界电波干扰。测试时, 应将探头对着辐射方向, 矫正探头至最大数值。
1.4 数据处理各测定点均需重复测试2~ 3次, 取其平均值。全身辐射取头、胸、腹的最高值; 肢体局部辐射取肢体某点的最高值, 既有局部又有全身辐射时, 则去除肢体外所测的最高值。
2 检测结果(1) 某市汤阴、杜家庵、电业局调度中心站使用的NEC500数字微波通信传送设备时, 微波通信站微波漏能测试结果见表 1。
(2) 某市道口、老局站微波通信使用DM R2000数字微波传送设备时微波漏能检测结果, 见表 2
(1) 微波应用于雷达导航、通讯和科学研究时, 其使用频率一般为3~ 300 GHz; 此次检测的微波通讯站用于微波通讯的使用频率属于该频段。
(2) 微波辐射国家卫生标准GB10436-89规定, 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容许接触限值:连续波, 平均功率密度50 μwh/cm2, 日接触剂量400 μwh/cm2; 脉冲波固定辐射, 平均功率密度25 μwh/cm/2, 日接触剂量200μwh/cm2, 脉冲波非固定辐射的容许强度与连续波相同[1]。
(3) 电离辐射产生的危害及生物学效应的一般规律是随频率的增加和波长变短而递增, 其强弱顺序为微波>超短波>短波>中长波, 但在微波波段以厘米波的危害最大。另外, 当功率密度相同时, 脉冲波的作用大于连续波[2]。
(4) 此次检测中发现道口微波通信站点使用的DMR2000数字微波通信站传输设备的进出线口超标0.05倍。建议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 尽快调整设备的输出功率或采用其他方法使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而且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微波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 应定期检测各个微波通信站的微波辐射强度, 定期对微波通信设备进行维修, 保证其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维修时, 必须穿戴防微波的专用防护衣帽和防护眼镜。对作业人员应进行上岗前和定期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切实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4 结论经检测分析知:除道口微波通信站点使用的DMR2000数字微波传送设备的进出线区超标0.05倍以外, 其余各检测点的微波辐射均符合国家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6-86的规定。
[1] |
GB10436-89, 微波辐射卫生标准[S].
|
[2] |
刘世杰主编, 工业卫生知识讲座[M].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