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放射治疗等电离辐射技术的医学应用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受医疗照射的受检者与患者日益增多。为贯彻《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1], 促进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的合理安全使用, 提高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质量, 搞好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患者的防护, 减低全民集体剂量当量。为此, 笔者就实施放射源诊疗技术许可管理中相关法规建设, 医用放射源的配置, 工作人员的配备等问题进行探讨。
1 依据法规 加强监管为实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卫生部第46号令, 于2006年3月1日实施), 提高放射源诊疗技术许可监管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首先应抓好相关监管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工作, 主要是放射源诊疗技术的许可监管办法、各种放射诊断和治疗放射技术的使用规范、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的适应症, 模拟定位机卫生防护标准等。所制定的法规务必注重实际应用, 各项要求应具体明确, 职责分工应一步到位, 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鉴于放射源诊疗技术的特殊性, 建议国家实施放射源诊疗技术许可证制度。
2 切实把好放射源诊疗技术许可关首先, 放射源诊疗技术许可管理部门应按照综合执法的原则, 将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放射源诊疗技术许可、放射防护设施与设备职业危害控制评价等由卫生行政机构的一个部门监管; 其次是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区域的人口、地理、交通、各类疾病发病率等情况, 制订合理的放射源诊疗技术区域规划, 同时应满足医疗机构基本配置标准的要求, 如一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应配备X射线机, 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应设立放射科[2]; 再次是医疗机构在准备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时应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如设置放射治疗中心时最好采用文献[3]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当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放射源诊疗技术许可的同时, 应根据本区域的动态变化, 适时进行预测和指导, 防止造成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
3 切莫忽略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设备器材的性能在进行放射源诊疗技术许可时切莫忽略工作人员的素质, 放疗科应由一些高素质的人员组成, 其科主任应是一位称职的有经验的放射肿瘤学家, 放疗医师每200~250名病人配备1名, 技术员每台兆伏治疗机配备2~3名, 剂量人员每300名病人配备1名[4]。放射治疗工作人员在掌握临床医学知识的基础上, 还必须增加放射治疗的物理基础、放射生物学基础、放射治疗剂量、放射治疗质量保证等知识, 其中肿瘤放疗专业医师更应要求高, 知识广[5]; 而放射诊疗工作人员除身体健康条件必须符合文献[6]的要求外, 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如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除掌握一般医学知识外, 必须了解X射线诊断设备工作原理、X射线诊断设备防护性能、X射线诊断质量控制和受检者防护等知识。放射科应根据诊断不同疾病配备相应的X射线诊断设备, 同时应配置X射线诊断质量控制检测仪器和个人防护用品; 一个设备完善的放疗科应该具备各种能量的放射源, 以适应身体各个部位放疗的需要, 同时应配置剂量测量仪、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X射线模拟定位机或CT模拟定位机等设备。而对于专业的维修人员和使用频率较低的三维扫描水箱亦可采用区域共用或外包方式。
4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医疗照射首先应严格掌握放射源诊疗技术的适应症, 尽可能采用非放射诊断方式, 在确定实施放射源诊疗技术前, 应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并询问育龄妇女是否怀孕, 对已怀孕的妇女应根据不同孕期胎儿放射性危险性确定是否实施放射源诊疗技术[7]。其次应注意患者和受检者非放射源诊疗部位的屏蔽防护, 尤其是儿童和孕妇。再次是注意患者和受检者侯诊防护, 应禁止在照射室内候诊。
5 制订并实施安全防护制度和质量控制方案为确保放射源诊疗的质量, 防止诊疗事故发生, 在进行放射源诊疗技术许可时, 必须重视放射诊疗单位各项安全防护制度和质量控制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如各类放射工作人员的职责, 各种放射源诊疗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放射事故应急预案, 放射诊疗质量保证制度和质量控制方案等。医疗单位应定期检查这些安全防护制度和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情况, 同时卫生监督机构也应加大督查力度。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方案应增加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的质量控制内容, 包括培训、检验和传输[8]等。放射源治疗设备吸收剂量测量应采用国际剂量学实用准则的方法[9]。
综上所述, 实施放射源诊疗技术许可管理中, 必须重视监管法规的制定, 医疗单位放疗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合理配置,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医疗照射, 相关安全制度和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放射源诊疗单位的监督与检测工作, 确保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促进放射源诊疗技术的正常使用。
[1] |
国务院令第449号,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S].
|
[2] |
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S].1994.
|
[3] |
许文. 设置放疗中心正当性的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2000, 9(2): 109-110. |
[4] |
ICRP.Protection of the Patient in Radiation Therapy[R].Publication 44.1985.
|
[5] |
石梅, 陆军, 魏丽春. 浅谈肿瘤放射治疗专业住院医师培养的战略要素[J].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5, 3(9). |
[6] |
GBZ98-200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S].
|
[7] |
ICRP.Pregnancy and Medical Radiation[P].Publication 84.2001.
|
[8] |
IAEA.Commissioning and Quality Assurance of Computerized Planning Systems for Radiation Treatment of Cancer[R].Technical reports series No.430.2004.
|
[9] |
IAEA.Absorbed Dose Determination in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R].Technical reports series No.398.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