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底在对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2004年8月1日至2004年11月1日期间佩戴的个人剂量计进行数据分析时, 发现该院两名肿瘤科工作人员田某和汤某的个人剂量严重超标, 分别达1.803 Sv和7.940 Sv, 即告知该院追查原因, 并通知两人进行健康检查, 经过询问, 始知该院肿瘤科放疗室10月中旬曾发生卡源事件。由此暴露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中仍存在的很多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1 事件经过2004年10月18日该两名工作人员在使用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1996年生产的FY-C-50H型钴-60放疗机对病人进行放疗时, 突然发生卡源, 他们随即进入放疗室, 将病人护送出来, 此间在放疗室停留了约5~6 min。之后, 由本院技术人员在室外操作, 退源成功。几天后, 厂家两名维修人员穿着这两位医师佩戴有个人剂量计的工作服进入放疗室进行修理, 时间约5 min, 修理完毕, 即将工作服置于治疗床上, 在室外进行试机共4、5次, 每次约4~5 min。发生事故的放疗机现活度为3.33 × 1013 Bq(900Ci), 根据当事人所述过程进行剂量估算, 2名医师的受照剂量至少在200 mSv以上, 由于一件工作服上的个人剂量计正好置于照射野内, 导致两个剂量计测量结果出现很大差别。
2 医学检查结果发生意外受照后, 两名当事人均出现乏力、失眠、多梦、眼涩等症状, 自感脱发明显, 但未予以重视, 休息几天后, 自觉乏力、失眠症状缓解即照常上班。到本所进行检查时, 距意外受照时间已2个多月, 除自觉多梦外, 已无其他不适症状。体检:内外科、皮肤科检查均正常, 眼科检查也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验田某WBC 8.9×109/L, 淋巴细胞比例47%, 汤某WBC 6.1 ×109/L, 淋巴细胞比例49 %, 其余指标无特殊; 淋巴细胞微核率正常:均为6 ‰, 但两人4月前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时的微核率均为3‰, 此次检查, 较前均有所增高; 染色体畸变率无异常; 单体型畸变:田某2%, 汤某3 %, 体型畸变率均为0;肝功能检查指标均正常。微核率的增高和淋巴细胞比例的偏高与射线之间的关系不能肯定。检查结论为未见放射损伤, 建议定期随访观察。
3 分析及讨论在意外受照发生的两个多月前, 即2004年8月初, 两名受照者均参加了由当地市卫生监督所、市疾控中心主办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班, 并考核合格, 培训内容包括辐射的生物学效应、辐射防护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从这起事件中表现出的问题看出, 培训并没有达到目的, 如果说两名受照者在卡源后立即进入治疗室对患者进行善后处理是情非得已, 那么事后没有对曾经接受应急照射的情况进行上报, 同时出现自觉症状后, 表现出的态度也颇不在乎, 根本没考虑应进行医学检查, 以及对受照剂量立即进行测定等等, 这都是不应该发生的。我们在给当事人作应急照射健康检查时对事件过程进行了详细询问, 发现他们对个人剂量计的作用并不是很了解, 甚至误认为个人剂量计对射线有防护作用, 因此将佩戴有个人剂量计的工作服借与厂家维修人员, 并将剂量随便放置, 使个人监测失去了进行有效剂量评价并为健康监护和治疗提供有价值信息的目的。而当受照者进行医学检查时, 事件发生时间已过去两个多月, 错过了淋巴细胞微核率(应在照射发生后一个月内进行)和染色体畸变分析(应在照射发生后两个月内进行)作为生物剂量计进行事故剂量估算的最佳时间。
另外, 从上海厂家派出的维修人员进入放疗室时未进行防护, 未佩戴直读式个人剂量计, 使用他人的个人剂量计, 以及随便放置个人剂量计等情况分析,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权益, 国家对放射工作人员实行《放射工作人员证》制度, 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中, 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及卫生技术服务部门各自的法律责任, 但即使是这些相关部门履行了自己的责任, 而受保护对象主观上没有足够的认识, 为保护其健康而进行的各种措施、工作就会流于形式,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本次卡源事件暴露出放射健康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短时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①一般用人单位为被动接受《放射工作人员证》制度, 虽然他们遵照法律的规定让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个人剂量测量及放射防护培训, 但忽略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宗旨是为了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权益, 没有把工作落实到实处, 个人职责也未明确。②目前, 由于各用人单位为尽可能的节省开支, 多实行定岗定员, 各个岗位人员编制很少, 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 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培训班, 因此, 培训班的课时与《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所要求的培训时间减少了很多, 并且没有按放射工种的不同进行培训内容的分配, 导致授课内容不足, 速度太快, 照本宣科, 缺少人文感, 听课人员感觉枯燥无味, 没时间消化授课内容等, 甚至有的工作人员报名后缺课或根本不参加上课, 只想赶快通过培训考核了事, 使培训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进而影响到放射工作人员对健康检查和个人剂量监测重要性的认识, 以致他们在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和个人剂量监测时表现出走形式的态度, 最终导致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缺失或非可靠性。③卫生监督不到位。放射卫生监督员应指导放射工作单位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应急措施, 监督放射工作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设置防护组织或专(兼)职防护人员。但现在, 我省省级职业卫生监督人员仅4~6名, 无专职放射卫生监督员, 地、县、区相关人员更少, 大部分地区几近于无, 技术服务部门即疾控中心开展放射卫生工作时, 也常常得不到监督部门的及时配合。由于受人员缺少及监督员自身条件的限制, 加之放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较少, 且人员分散, 放射卫生监督工作往往被忽略, 因而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大多数放射工作单位没有设置防护组织或专(兼)职防护人员, 仅部分较大的医院和企业由单位负责保健的人员兼任。④卫生技术服务部门人手缺少、设备落后, 导致个人剂量数据出具时间延长, 在发生被忽略的超剂量照射后, 不能及早对受照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另外, 由于很多放射工作人员经常忽略个人剂量元件的监测时间, 通常是个人剂量监测单位催促放射工作单位寄回到期的个人剂量监测元件, 收到元件后才寄出下一个周期的个人剂量元件, 这就出现了监测的空缺时段, 万一此间发生过量照射, 就会漏测过量照射的剂量。
对以上提及的几个问题, 很多文章都给出了不少的建议及对策, 比如增加放射防护培训的时间、对放射工作人员主管部门或用人单位领导进行专门培训等等, 但由于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差不多属纸上谈兵。2005年12月1日以后将实行新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根据新条例, 放射监督管理工作将由环保部门进行, 监督管理与健康管理由不同部门负责, 可能使监督监测与健康管理缺少联系的现状进一步扩大,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工作的加强和完善还有待于《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配套新措施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