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前, 全市工业企业数量较少, 职业危害因素仅有少数几种, 职业危害事故少有发生, 客观上致使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起步较晚。随着近几年招商引资工作的逐步推进, 各类工业企业大量进驻我市境内, 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数量随之增多, 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数量激增。到2005年底, 全市职业危害企业共216家, 其中市直管职业危害企业32家, 接害人数3500人; 广饶县123家, 10 754人; 利津8家, 1 050人; 垦利46家, 3 000人; 东营区7家, 1 556人。按危害因素种类分, 粉尘危害企业132家, 毒物危害企业73家, 噪声危害企业112家, 电离辐射危害企业48家, 其他危害因素企业26家。
1.1 职业危害因素据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材料, 全市职业危害因素共30多种:
1.1.1 粉尘电焊尘、木尘、棉尘、碳黑尘、煤尘、石棉尘、滑石粉尘、石英砂粉尘、聚丙烯粉尘等。
1.1.2 毒物硫化氢、苯、氨、甲苯、二甲苯、汽油、丙烯晴、丙烯酰铵、氯乙烯、氯、甲醇、甲醛、苯酚、硫酸、烧碱、碳酸氢铵、氧化乐果、一氧化碳、氯丙烯、乙醇胺等。
1.1.3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振动、射频、电离辐射等。
1.1.4 棉尘全市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共19 860人, 其中接触化学毒物1 560余人, 接触粉尘9 200余人, 接触噪声7 656人, 接触电离辐射330人, 接触其他危害因素1 114人。
1.2 企业职业危害防治情况劳动者健康监护情况情况, 全市2005年应体检人数19 860人, 实检4 716人, 体检率23.70 %。健康监护档案55户, 建档率25.5 %。体检率以乡镇企业与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为最低, 有些企业甚至从未组织劳动者进行过健康检查。企业职业危害应急救援配备情况, 216家企业中, 只有67家企业制定有应急预案, 配备应急救援设备的企业共175家, 但仅52家配置齐全且能正常使用, 均为国有、集体或大型外资企业。50 %以上的企业设有内部职业卫生专门或附设于安全环保部门的管理机构, 制定了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但均不落实或很少落实。在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与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情况, 到目前, 仅有5家企业依法进行了预评价, 其预评价报告均未经卫生部门审查, 仅1家企业进行了控制效果评价。
1.3 职业病发病情况到目前为止, 全市共有尘肺病77例, 放射病3例。02年, 垦利县7名工人发生丙烯酰铵中毒, 无死亡。2004年市化工厂9人氯气中毒。
2 职业病防治法规规定的各方职责及职业病防治工作能力 2.1 现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法律1部, 法规3部。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颁布, 规定政府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到2003年底, 中央编办发文, 又将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权限划归安监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负责劳动者健康监护及建设项目预评价工作。2005年, 放射法规修改, 监督管理权全部划归环保部门。2003年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重大职业中毒事件列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定政府负责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监督检查、检测检验、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员资源储备, 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2.2 人员情况全市从事劳动卫生工作的防疫人员共13名, 其中市站4人, 垦利3人, 广饶、利津各2人, 东营区、河口区各1人。东营区、河口区未单设劳动卫生科。
2.3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取得情况市站和广饶防疫站取得健康体检及检测资质。全市防疫站均未取得予评价以及职业病诊断资质。
2.4 仪器设备市站拥有尘毒采样器、粉尘采样器、噪声仪、辐射热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分析天平、X射线机、电测听、心电图机、B超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等卫生检测检验及健康检查设备, 基本满足工作需要。广饶, 利津健康体检设备基本齐全。
2.5 检验检测能力目前能够开展微小气候测定、高温、噪声声级、粉尘测定、各种毒物的检测检验, 以及体力劳动、高温、噪声、粉尘、毒物等的作业分级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和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健康检查。
3 我站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后, 我站职业卫生逐步开展, 多次组织全市大规模职业卫生执法行动:与东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对开发区企业进行了摸底检查; 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 < 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文件, 联合市安监、劳动部门下发了全市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方案, 对市直管职业危害企业行全面检查。加强了对各类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控, 职业卫生工作发展势头良好, 职业危害得到有效遏制, 对预防职业病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限于人员、设备条件, 工作进展较慢。
3.1 职业卫生监督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对进市直管职业危害企业行全面检查。到2005年底, 市直管共有32家职业危害企业。其中以化学毒物危害为主的10家, 高毒危害4家; 以粉尘危害为主企业13家; 以噪声危害为主的7家; 其他危害企业2家。
3.1.1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督促32家企业全部进行了危害项目申报。32家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144余个, 接害人数3 500人次, 其中粉尘作业1 900人次, 高温作业182人次, 噪声作业581人次, 振动作业72人次, 各种毒物作业765人次, 存在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苯, 甲苯、甲醛、硫化氢、丙烯氰、二氧化硫、沥青等十几种有害因素。
3.1.2 健康监护情况2005年, 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3500人, 应体检3500人, 实际体检1 238人。参加岗前体检的有93人, 离岗健康体检5人, 16家企业建立了健康监护档案。26家企业为劳动者配备了防护用品。
3.1.3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制度建立情况32家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 配备了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均未设立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 均未履行职业危害合同告知义务。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制度未得到落实。
3.2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 3.2.1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组织健康检查1 238人。体检率35.37 %。。共查出职业禁忌人员87人, 其中因接触噪声致听力受损者86人, 接触化学品致皮肤受损者一人。
3.2.2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 噪声、粉尘检测, 共检测危害作业点144个。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危害监测:共有监测点85个, 限于仪器设备条件, 监测8个, 合格6个。职业病诊断工作与职业危害予评价工作尚未开展。
放射工作由于法律修改, 放射工作管理权已全部划归环保部门, 目前我们已经没有了放射监督执法职能。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积极做工作, 借助与放射单位多年来形成的协作关系, 较好地完成了检测任务。共监测X射线机36台, 工业探伤机3台; 直线加速器1台, CT机3台, Co-60机2台, 后装机2台, ECT1台, 核磁共振2台, 放射源75枚。
开展了辖区内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和体检工作, 举办放射安全知识培训班两期, 邀请山东省医科院教授对与会放射工作人员共215人进行培训, 同时进行了特异性健康体检; 对辖区内部分放射工作人员配备了个人剂量监测片, 共发放监测片65个。
4 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及对策 4.1 我市职业病防治情况不容乐观我市职业危害企业大多为近几年开办, 建设期间绝大多数未经过`三同时'审查,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缺乏或不完善, 存在职业卫生安全隐患; 目前我市企业劳动者平均接害工龄较短, 但若继续受到职业危害, 经过一定年限可能诱发大批职业病; 再者, 我市劳动者大部分来自周边农村, 自我劳动保护意识较差, 使职业病发病可能性增高。企业经营管理者重效益轻职业卫生安全, 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表现明显, 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如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劳动者防护用品配备方面, 乡镇企业、私营企业普遍存在未设置配备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的情况。在劳动者健康监护方面, 固定员工与非固定员工间尚存在区别, 农民工、临时工健康权益尤其得不到重视与保护。在职业病防治管理组织制度方面, 企业基本上不设内部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 不设职业卫生专业人员, 主要负责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不重视, 漠视工人健康状况。社会对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政府投入不足。我市职业卫生执法机构监督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力量严重不足, 且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检测仪器设备缺乏, 致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4.2 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建议或对策(1) 结合两个体系建设, 争取政府支持, 加大财政投入, 增加职业病防治资源。提高职业病防治和应对重大职业中毒的应急反应能力, 把我站建成东营地区职业病防治中心。
(2) 充实职业病防治队伍, 加强职业卫生技术人员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 配备必要仪器设备, 保障职业病防治常规工作的开展。
(3)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查处一批职业病防止严重违法企业, 将查处、曝光职业卫生违法案件与奖励宣传职业卫生先进企业结合起来。
(4)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编制东营市职业病防治规划; 并力争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5)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建立我市职业中毒监测予警系统。
(6) 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争取职业病防治工作社会化, 提高群体职业危害防治意识, 为防治工作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