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6, Vol. 15 Issue (2): 161-16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6.02.016

引用本文 

王道平, 苑淑渝, 戴光复, 何培坤, 刘强. 125I粒子源治疗前列腺癌的剂量分布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2): 161-16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6.02.016.
WANG Dao-ping, YUAN Shuyu, DAI Guang-fu,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Dose Distribution of 125I Seeds Sources Brachytherapy Prostate Cancer[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2006, 15(2): 161-163.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6.02.016.

基金项目

天津市自然基金(批准号04360811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5-12-20
125I粒子源治疗前列腺癌的剂量分布研究
王道平 1, 苑淑渝 1, 戴光复 1, 何培坤 2, 刘强 2     
1.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天津 300192;
2. 天津南开医院
摘要目的 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源治疗前列腺癌的剂量分布。方法 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进行实验模拟, 前列腺癌用肿瘤模型代替, 应用热释光剂量学方法, 模拟测量前列腺癌中的剂量分布。结果 实验表明, 125I粒子源治疗前列腺癌是在不均匀剂量模式下受照, 剂量直接与粒子源的数量和几何位置有关。结论 125I粒子源表面剂量最高, 随着距离增加而剂量迅速下降。粒子源的间距越小瘤内剂量越高。
关键词近距离放射治疗    热释光剂量学    吸收剂量    肿瘤模型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Dose Distribution of 125I Seeds Sources Brachytherapy Prostate Cancer
WANG Dao-ping 1, YUAN Shuyu 1, DAI Guang-fu 1 , et al     
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ose distribution of 125I seeds in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prostate cancer. Methods Tumour phantom (Φ50×15mm) was used by employing.3-D the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3-D TPS) in the experiment simulation.Dose distribution of prostate cancer was determined in tumour phantom using thermoluminescence dosimetry method (TLD).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ose distribution was nonuniform.We find the dose distributions of prostate cancer was relatecl with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and the number of 125I seeds. Conclusion The dose of 125I seed source over the surface is the highest which attenuated very rapidly with distance.The narrower the interstitial space of seeds, the higher the dose in the cancer.
Key words: Brachytherapy    Thermoluminescence Dosimetry    Absorbed Dose    Tumour Phantom.    

根据治疗前列腺癌的3-DTPS治疗计划, 研究放射性125I粒籽源植入前列腺癌后的剂量及剂量分布。本研究采用热释光剂量学方法(1, 2), 应用前列腺癌等效模型, 对125I粒籽源植入数量, 活度和空间位置分布进行临床模拟, 为临床近距离治疗提供科学的剂量依据。现将部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 1.1 125I粒子源

型号: BT-125-1;平均能量: 27 keV; 规格:直径0.8 mm, 长4.5 mm, (北京森科医药有限公司提供)。

1.2 TPS治疗计划

(图 2图 3所示), (北京森科医药有限公司提供)。

图 2 TPS平面图(进针位置)

图 3 125I粒子源在前列腺癌中的分布图(TPS侧视图)
1.3 方片热释光剂量计

3 mm ×3 mm×0.4 mm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研究院研制生产。玻璃管热释光剂量计(直径1 mm长5.3 mm)由放射医学研究所研制生产。(以下简称:方片和玻璃管)

1.4 热释光剂量仪

FJ-427A1微电脑热释光测量仪(北京核仪器厂)。

1.5 实验体摸

图 1所示(等效前列腺癌模型)。

图 1 实验体模
2 方法 2.1 能量刻度和剂量标定

用国家标准刻度和标定热释光探测器, X射线管电压分别为60 kVp和130 kVp, 其有效能量为30 keV, 60 keV (中国计量科学院辐射剂量处), 241Am标准刻度源(放射所), 其γ能量为59.5 keV, 分别对方片和玻璃管热释光探测器进行能量刻度和剂量标定, 实验步骤:在同批方片和玻璃管探测器中随机抽取40枚, 分成四组(每组10枚)。一组为本底, 另三组分别用30 keV, 60 keV的X射线和241Am标准源进行照射, 方片需计算单片刻度系数K (计数/C.kg-1)。玻璃管需计算平均刻度系数K(计数/C.kg-1)。

2.2 实验体摸(等效前列腺癌模型) [3]

采用(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ation Units and Measurements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 ICRU44号报告规定的组织等效材料。研制了7种组织等效材料, 其CT值分别为1, 10, 40, 50, 60, 70和80, 均加工成同一尺寸的组织等效模型(直径50 mm, 高15 mm)。选用CT值为1的模型为前列腺癌模型。

(1) 研究125I粒子源在不同CT材料中的剂量分布。在7种组织等效模型上等距离钻孔, 孔径1 mm, 孔深4 mm, 孔距5 mm(图 1所示)。实验前将玻璃管探测器分别插入不同距离孔内(0, 5, 10, 15和20 mm)。再将125I粒子插入中心孔, 照射1 h, 取出粒子源, 测量玻璃管探测器, 实测值为X (计数)。分别测出7种组织等效模型, 不同距离的剂量分布。用粒子源表面(0 mm)的吸收剂量对各点进行归一。

(2) 测量单颗125I粒子源的剂量分布[4]。在前列腺癌模型中心加工一方孔(3 mm×3 mm ×3 mm), 在距中心5, 10, 15和20 mm处, 分别再加工4个方孔(3 mm ×3 mm×0.4 mm)。实验前将6枚方片探测器按编号重叠放入中心方孔内, 用方片厚度代表不同距离(0, 0.4, 0.8, 1.2, 1.6, 2 mm), 再在5; 10; 15和20 mm的方孔内放一枚探测器。照射时将125I粒子源插入中心孔内, 紧靠第一枚探测器, 照射1 h, 取出粒子源, 按编号测量探测器, 实测值为X (计数)。由公式(1)获得不同距离处的吸收剂量。

(3) 研究前列腺癌的剂量分布[5]。实验前先将玻璃管探测器插入监测点孔内, 按TPS规定位置再将125I粒子源按顺序插入孔内, 照射1 h, 取出粒子源, 测量玻璃管探测器, 实测值为X (计数)。由公式(1)获得监测点的吸收剂量。再由公式(2)推算监测点, 三个半衰期后的吸收剂量结果。

(1)

式中, D : (单位: Gy)。X :玻璃管或方片探测器实测值(单位:计数)。K :刻度系数(单位:计数/C.kg-1)。f :吸收剂量转换因子(3.6 ×104 mGy/C.kg-1)

(2)

积分式中D3T :表示监测点三个半衰期的累积吸收剂量结果(单位: Gy)。T :为125I半衰期(60.1 h)。et:指数函数。

2.3 实验模拟TPS治疗计划

假设前列腺癌直径为50mm(球型)。由TPS可知(北京森科医药有限公司提供)。TPS进针位置及数量, 由图 2所示(俯视图, 29针), 粒子源植入位置, 由图 3所示(侧视图)。

实验前对图 3进行分层, 由下到上每层5 mm, 共分为9层。从第一层(5~10 mm)到第9层(45~50 mm), 每层粒子数分别为6, 3, 12, 3, 16, 3, 14, 5和8共70颗。模拟实验时, 前列腺癌模型的分层; 粒子数和植入位置与TPS(图 2图 3)完全一样。采用玻璃管探测器实测粒子源在模型中的剂量及剂量分布。

3 结果 3.1 125I粒子源在不同CT材料中的剂量分布

在CT值分别为1, 10, 40, 50, 60, 70和80的组织等效模型中, 按方法2.2(1)实测了距粒子源0, 5, 10, 15和20 mm处剂量, 用0 mm处剂量值对各点剂量进行归一, 相对吸收剂量如图 4所示, 在不同CT材料中, CT值越高, 其材料的密度越大与射线的作用几率越大, 相对剂量越低。

图 4 粒子源在不同CT材料中的剂量分布
3.2 单颗125I粒子源表面剂量分布

当粒子源活度为11.1 ×106 Bq(0.3 mCi)时, 按方法2.2(2)实测了粒子源表面0, 0.4, 0.8, 1.2, 1.6和2 mm处剂量, 其结果分别为20.2, 10.2, 7, 5, 3.6和2.6 cGy/h。在5; 10和20 mm处剂量, 分别为0.8, 0.24和0.06 cGy/h。由图 5结果可知, 125I粒子源表面剂量最高, 随距离增加剂量迅速下降。

图 5 125I粒子源的剂量分布
3.3 125I粒子源在前列腺癌中的剂量分布

当前列腺直径为50 mm时, 根据TPS计划[6], 三个半衰期后瘤内的处方剂量应为145 Gy, 需植入粒子70颗, 每颗粒子的活度为1.85(1 ±0.5 %)×107Bq[0.5(1 ±1.5 %) mCi], 图 6图 8所示TPS布放粒子数的两种极端情况, 分别为3和16颗粒子。

图 6 粒子源在瘤内分布(TPS)

图 8 粒子源在瘤内分布(TPS)

临床模拟实验, 前列腺癌模型的直径为50 mm, 粒子源的布放数量和位置与TPS完全相同(图 2图 3)。在全瘤内设置了近250个剂量监测点, 距粒子源最近距离5 mm, 最远25 mm。下面以4层(轴向距离20~25 mm)和5层(轴向距离25~30 mm)为例进行分析。

由4层实测结果可知, 由于粒子源分布极不均匀(图 6), 肿瘤中心剂量实测为0.23 cGy/h。当粒子间距40 mm时, 在间距中心处, 剂量为0.24 cGy/h, 瘤内剂量分布极不均匀(图 7)。实测5层结果可知, 当粒子源间距10mm均匀分布在瘤内时(图 8), 瘤中心剂量为2.45 cGy/h, 是4层中心剂量的10倍多, 在5层剂量分布较均匀, 但瘤边缘剂量较低仅为0.94 cGy/h(图 9)。

图 7 粒子源在瘤内的剂量分布(实验)

图 9 粒子源在瘤内的剂量分布(实验)

图 7图 9(实验)剂量曲线可知, 在瘤内粒子源布放间距越小剂量越高, 相反剂量则越低。由积分公式(2)计算三个半衰期后, 在4层瘤中心剂量为12 Gy(图 6)。在5层瘤中心剂量为121 Gy, 瘤边缘最低剂量为47 Gy。由推算结果可知, 全瘤内的250个剂量监测点, 均未达到TPS要求的处方剂量145 Gy。

结论: 125I粒子源治疗实体瘤是在不均匀剂量模式下受照, 与粒子源布放数量和位置有直接关系。在肿瘤内粒子源的间距是剂量衰减的重要物理因素。粒子源表面剂量最高, 随距离增加剂量迅速下降, 其剂量主要集中在粒子源周围2 mm范围内。

因此, 除了考虑粒子源种类和活度外, 准确合理的布放每颗粒子源, 是临床评价近距离治疗实体瘤的剂量分布前提。在植入粒子源时, 还应考虑粒子是否偏离了原设计位置, 是否规避紧要器官, 均会给剂量带来较大的不确定度, 直接影响瘤内剂量分布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4 讨论

(1) 实验可知, 材料的CT值越高, 即密度越大与射线的作用几率越大, 相对吸收剂量越低。所以在TPS的剂量评估系统中, 将各类肿瘤的密度均假设为水(CT值为1)进行剂量评估时与实际受照剂量存在差异。

(2) 当粒子源活度为1.85 ×107Bq(0.5mCi)时, 在肿瘤模型内粒子源间距为10 mm均匀分布时(见图 8), 在两粒子源间5 mm处, 不能接受均匀足够剂量照射(见图 9), 虽然粒子源可以随着肿瘤萎缩而逐渐集中, 使两粒子源间5mm处的剂量得到提升。(3)模拟测量瘤内剂量时, 未考虑相邻层粒子源对其剂量的贡献。

(感谢: 北京森科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的125I粒子源和TPS治疗计划。)

参考文献
[1]
An G, Bal D, Kar P, et al. 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ry of the selectseed 125I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seed[J]. Med Phys, 2002, 29: 709-716. DOI:10.1118/1.1469631
[2]
苑淑渝, 徐志勇. 用热释光剂量学方法测量32P和103pd在血管内的剂量分布[J]. 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3, 23(6): 330. DOI:10.3760/cma.j.issn.2095-2848.2003.06.020
[3]
Wallace RE. Empirical dosimetric characterization of model I125-SL 125iodine brachytherapy source in phantom[J]. Med Phys, 2000, 27(12): 2796-2802. DOI:10.1118/1.1323980
[4]
Iwata K, Yue NJ, Nath R. Near-field dosimetry of 125I sources for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implants measured using thermoluminescent sheets[J]. Med Phys, 2004, 31(12): 3406-16. DOI:10.1118/1.1820012
[5]
Mobit P, Badragan I. Response of LiF-TLD micro-rods around 125I radioactive seed[J]. Phys Med Biol, 2003, 48(19): 3129-3142. DOI:10.1088/0031-9155/48/19/003
[6]
王俊杰, 修典荣, 冉维强主编.放射性粒籽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M].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第二版, 200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