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田湾核电站位于江苏省北部的连云港市宿城乡田湾, 厂址座落于后云台山南麓的扒山头, 东临黄海、西与宿城山谷相邻、南接黄海滩地、北靠后云台山。厂址距连云港市行政中心区直线距离约28 km, 北与连云镇隔山相对, 直线距离约5.2 km, 田湾核电站引进俄罗斯AFS -91型压水堆核电机组, 一期建造两座106万kW机组, 于1999年10月20日开工建设, 预计在2004~2005年建成投产。
我国的核电自“九·五”期间进入小批量建设, “十·五”期间适度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需求, 核电将会得到大力发展, 但是从国际核能发展的经验教训来看, 核能的发展与公众的认可度有很大关系, 虽然核能是安全的, 但其发展将主要取决于“公众的接受”。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不断强化和决策民主化的推进, 公众特别是临近居民对核与辐射危险认识水平和接受程度对其核设施的兴建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对核危险认知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我国对此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为此, 我们在田湾核电站投产前对核电站30 km半径范围内的居民核认知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以行政或自然村组为最终抽样单位, 按距核电站0 km~、5 km~、9 km ~、16~30 km的距离将调查人群分为四个调查区域。调查点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具体调查点为:
0 km~:高公岛乡:黄窝村、高公岛村、柳河村, 宿城乡:高庄村、宝山村、夏庄村、东崖屋村、大竹园、留云岭村, 板桥镇:大板桥村。
5 km~:板桥镇:跃进村、板桥居委会, 陶庵办事处:陶庵社区。
9 km~:墟沟镇:大夯生活区、西园生活区, 朝阳镇:新县村、西庄村、刘巷村。
16~30 km:新浦区:海宁社区、海南社区、向阳社区, 海州区:新庄村、洪门村、西门村、孔望山村、东辛农场厂部(富民路居委会、耕耘路居委会)。
1.2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田湾核电站周围30 km以内居住6月以上, 有当地户籍的常住人口。2000年底该区域统计的人口总数为108.3206万, 常住人口为99.5486万。实际完成调查17 797人。
1.3 调查方法采用入户调查和集中调查结合的方法, 以家庭为单位。家庭中的成员全部调查。
1.4 统计分析调查数据采用键盘双录入方法, 对双录入中不一致的数据通过人控核对原始调查表修整数据。数据录入的软件环境为Epidata。共有30余名人员参加了数据录入工作。随机抽取了200例数据, 核对数据录入质量, 共发现4个字段6字节错误, 字节错误率为3.43/10万。统计分析采SAS 8.12进行, 对数据进行χ2检验。
2 调查内容 2.1 对核电站危险的态度 2.2 年龄、性别、教育与背景 2.3 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关注程度 2.4 与核电站相对居住位置 2.5 核能与其他能源危险认识比较 3 结果 3.1 对我国发展核电事业的认知不同距离的人群对在我国是否应大力发展核电事业的认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20.179, P < 0.001) (见表 1)。随着距离的增加, 核电站周围居民无论男性女性对我国发展核电事业的反对人群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不同学历人群对在我国是否应大力发展核电事业的认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472, P < 0.001) (见表 2)。学历层次的提高, 反对的人群比呈升高趋势。
不同人口类别的人群对在我国是否应大力发展核电事业的认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2.990, P < 0.001) (见表 3)。职业中以渔民的反对人群所占比例最高。
不同家庭收入的人群对在我国是否应大力发展核电事业的认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40.238, P < 0.001) (见表 4)。从对家庭收入分析来看, 收入越高, 反对的人群比也越高。
以不同人口类别的人群分析(认知比例差异优统计学意义χ2 =90.361, P < 0.001) (见表 5)不管是何种职业, 反对在连云港当地建设核电站的比例都高于反对在我国发展核电事业的人群比例(见表 5)。
不同距离和学历人群对健康的认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99.438, P < 0.001; χ2 =668.336, P < 0.001) (见表 6、7)。结果显示随着距离的减小, 学历的提高, 担心核电站会损坏健康所占的人群比逐渐增加。
不同学历人群对核废料的处理问题认知比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 =1003.816, P < 0.001) (见表 8)。学历越高的人群, 对核废料的处理问题也就越担心。
不同距离的人群对核废料的处理问题认知比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 =699.438, P < 0.001) (见表 9)。
不同家庭收入对是否考虑过因连云港建核电站而迁往其他地区生活这一问题的认知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65.139, P < 0.001) (见表 10)。
在所有调查表中, 赞成发展如太阳能等其他更清洁的能源而不是核能的人群比高达67.29 %, 反对的仅仅为3.71%(见表 11)。再次证明了对辐射造成的潜在危险, 公众的敏感程度远远高于其他的环境污染物质[1]。
(1) 国际经验表明, 核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清洁的能源, 我国坚持“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国内为主, 中外合作”以及有重点、有步骤, 积极、适当地发展核电的基本方针, 坚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健地推进核能发展。本调查显示总体上有54.7%(9 726/ 17 791)的被调查者支持我国发展核电事业, 其中男性赞成为56.5%, 女性为47.6%, 与文献报道的女性对核电站的态度比较消极的结论一致[2]。而且随着离核电站厂址距离的增加, 居民对发展核电事业的反对人群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说明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到了居民对核电事业所持的态度, 当问及是否同意在连云港建设核电站时, 赞成的人群明显减少, 占受访人群的40.6%, 进一步说明, 公众既渴望发展清洁的核能, 分享其核能带来的好处, 但又不愿承担其风险, 最好是把危害和风险留给别人。
(2) 受教育程度不同对核能的态度亦不同, 总体上来说, 学历越高反对发展核电的人群比例越高, 而有趣的是受调查的文盲人群中有54.5%的对其持无所谓的态度, 小学的人群组中占41.4%表示无所谓, 但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 持这一中间态度的人群比例明显下降, 说明高学历层次人群对核能的认知比较广泛, 有自己的观点和主见, 态度亦比较明确。
(3) 不同类别居民对核电事业的认识不同。本次调查几类居民反对发展核电事业最高的是渔民, 这是因为渔民主要以海洋养殖和捕捞为生, 他们担心核电会污染海洋, 造成海水环境变化, 影响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渔业收入。另外, 高收入家庭反对发展核电的比例比低收入家庭要高, 而在是否因连云港建核电站而考虑迁往其他地区的认识调查中, 收入越高的人群中考虑迁往其他地区的人群比例亦越高, 家庭收入35 000元以上者, 居民考虑迁移的比例达到25%。这是由于高收入家庭更关注生存环境和健康, 担心发展核电会给他们的健康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4) 从核电是否会损害身体健康的认识来看, 距离越近的人担心越大, 学历越高的人也是担心越多, 而有71%的文盲受访者认为从不担心核电会损害身体, 说明这部分人群对核电及核辐射的知识了解太少, 或者不了解。
(5) 关于对核废料的处理问题的认识不同距离的居民态度亦不同, 附近距离最近和最远的担心最大。之所以出现距离最远的人群, 担心越大的情况, 可能与核距离段的居民多为居住市行政中心区域的城镇居民。他们受教育程度和对文化、环保、卫生等方面的知识都比其他地区居民高有关。从学历来看, 学历越高担心越大, 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担心核废物的处理问题的比例占65%以上, 而小学以下学历的人群担心的比例均在50%以下, 进一步印证了学历越低对核辐射知识了解越少。
综合上所述, 虽然核能是清洁安全的, 但公众对其的担心和影响是普遍存在的, 当有可替代的能源时, 绝大多数人选择其他能源而不赞成发展核电。我国的核电处于初级阶段, 能否大力发展最终将取决于公众的接受度。公众特别是核设施周围的居民对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他们对核与辐射的认知水平将对核能设施的兴建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低剂量下的辐射危险已成为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因此, 加大对核与辐射知识的宣传普及, 提高公众的核应急意识, 倾听公众的不同反映, 确实做好核能设施周围的居民的健康教育、健康检查与健康咨询, 建立健全疾病监测和死因报告体系, 解决他们的生活、生活环境中的实际问题, 定期邀请居民现场参观核能设施的运行和建造过程, 定期发布具有公信力的辐射环境监测资料和健康监测资料, 让他们从感性到理性对核能有全面的认识, 支持而不是盲从, 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支持国家大力发展核电事业。
本课题由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课题设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提供统计分析, 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现场调查和数据录入。连云区、新浦区、海州区卫生局及卫生防疫站参与现场调查。
参加调查人员:
韩重森 董建梅 周晓梅 侯映东 王荣 费新军 许雷
陈志梁 王行钵 江宏宝 姚志扬 谢昌辉 曹源 庄家毅
龚海萍 刘小伏 营亮 张青元 徐婧 曹静 孙学明
顾友松 张泽新 侍建业 翟恩爱 张祖娟 徐子风 金星
胡素静 姜冬云 曹佃香 程巨娣 钱光花 毕埔秋 陈丹
张池 陈守明 张延春 杨新华 汤新华 汤新琴 曹杰
尹继红 范一春 伏晓 郑昌兵 李秀梅 祁军 孙庆军
唐芳 蔡冬梅 张琼 杨福平 潘家礼 秦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孙全富研究员在论文的写作和数据的分析方面给予了很多帮助, 特表谢诚!
[1] |
Lambert BE. The adeuacy of current occupational standards for protecting the health of nuclear workers[J]. Occup Medm, 1991, 6(4): 725-739. |
[2] |
Michael Huppe and Jimmy Weber.Effects of distance, age and sex upon attitudes toward nuclear power plants: An empirical study[J]. Zbl. Hyg. Umweltmed. 1998/ 99202, 331-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