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6, Vol. 15 Issue (1): 106-10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6.01.073

引用本文 

江海洋. 核应急机制中的公众教育[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1): 106-10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6.01.073.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5-04-26
核应急机制中的公众教育
江海洋     
连云港市卫生监督所, 江苏 连云港 222006

自1954年世界第一座核电站问世以来, 核电已成为世界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电也将是解决中国能源的重要选择。为了保证我国核电事业的健康发展, 必将建立科学可靠的核应急体系。笔者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突发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疫情(简称"非典"疫情或SARS疫情)中公众心理素养的培育重要性的回顾, 来探讨作为场外核应急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公众教育的重要性。

做好核应急中公众的宣传教育是核应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公民在应对社会性突发事件时, 其心理的失衡取决于突发事件对自身生命、生存条件的影响程度和对政府的公信度的信赖及媒体的宣传影响。因此公民如何采取对策保护自己以及政府如何能迅速证明, 并说服公民与政府保持一致, 以及公民对媒体宣传的承受力是应急教育的落脚点。

在突发性社会事件发生时, 公民不仅可能受到直接的生命及生存条件的伤害, 最大的是受到心理伤害。因此培养健康的、有相当承受力的公民社会心理是处置突发事件并取胜的必要社会基础。那么如何培养这种公众的承受力呢?首先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决策的公信度是关键。如果公众对政府缺乏信心, 在突发性事件面前, 社会可能会发生振荡不安, 以至引发社会政治危机。因此政府需要对这种状况给予及时的反应。这种反应包括对管理不善人员的处理以及及时采用相应理性的措施。还包括公民对政府管理是否满意的长期经验。我国在"非典"发生时正面临这种考验。一方面中国政府在过去20年中领导公众创造的社会发展奇迹已经为其创造了相当坚实的社会政治基础, 公众没有理由不信任政府的能力。这是我们目前处理这场危机的政治资本。另一方面, 由于存在的一些社会弊端则又会降低公民对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信心, 从而影响公民建立有效的心理承受能力, 所以对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就成为建立公众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手段。第二, 在政府与公民之间, 媒体和信息透明化的作用很关键。在"非典"疫性流行期间, 中央政府充分提供有关信息并鼓励媒体作大量报道, 显示新一届政府趋向民主理性管理的理念, 从而极大地增加了政府的公信度, 为赢得这场斗争率先获得主动, 同时增强了公民自身承受能力和与政府配合的愿望。使得公民对克服目前的危机更有信心。在此条件下对媒体给予适当引导则显得十分必要, 并会赢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而媒体需要在政府与公民之间发挥积极地互动, 不可成为麻烦制造者。第三, 公民能否发育出有效的承受能力则又取决于自身的经验和平时对各种知识、信息的接受多少及习惯。虽然一部分人有意接受和传播小道消息, 但随着政府始终如一的表述与努力, 公众将会迅速向官方信息靠拢, 从而会逐渐根据政府与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心理准备。当然培养健康的公民社会心理承受度还需要时间, 但毋庸置疑, 经历"非典"以后, 中国民众对突发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通过以上对SARS疫情实践中公众教育的分析可见对于任何重大突发事件均可引起公众或人群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 轻者很快消失, 重者可影响自身健康, 其后果可涉及整个社会。核事故属人为灾害, 可造成社会心理影响, 引起人群心理紊乱、焦虑、恐慌和长期慢性心理应激。这种不良的社会心理效应, 其危害可能比辐射本身导致的后果更为严重。概括起来主要原因是:①由历史上看, 核能源的利用首先涉及军事领域(核武器及战争), 曾发生在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袭击造成的大面积伤亡, 引起了持久的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②人们多不熟悉核事故, 又无法控制。③电离辐射看不见, 触不着, 使人捉摸不定。④辐射不仅可引起受照者近期损伤, 还可诱发远期效应, 而远期效应又可能是可怕的癌症或对后代的遗传效应。这种普通的、潜在的恐核辐射思想, 是影响公众社会心理反应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对国外发生的几次重大核事故对公众社会心理效应与后果综合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可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身体健康。例如:三里岛核电事故时, 公众个人最高剂量仅约为0.8mSv, 但社会心理影响, 半数以上人员有害怕心理, 许多人出现了心理应激综合症, 表现为精神、消化及泌尿等系统的症状, 后期还出现慢性心理应激, 表现为焦虑、自我意识障碍及尿中儿茶苯酚胺水平增高等。②可干扰、破坏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例如三里岛核电站事故时, 无组织、无计划地自发逃离者达14.4万人。又如, 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 中心地区人员中约10%自发逃离, 有些人无计划地投奔亲友。大量人争购火车票和飞机票, 造成交通拥挤及社会混乱; 人们盲目提取存款, 有的银行开门仅2小时就将款提空, 加重了紧张气氛; 有些邻国也受影响, 争先抢购粮食和其他食品, 盲目使用碘剂和抗辐射素。总之, 核事故的社会心理效应可使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③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例如, 温茨凯尔核事故后, 在公众舆论压力下, 为减少放射性钚的排放量, 就用了两亿英镑。三里岛核事故后, 反应堆本身损失及去污染费用在10亿美元以上。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按事故期间价格估计, 高达2000亿卢布左右。④在政治上可造成严重冲击与破坏。例如, 三里岛事故后, 公众对政府核能政策的支持率明显降低, 还造成了7万多人的反核力量进军华盛顿。切尔诺贝利事故后, 造成了公众不相信政府和本国科学家的不利局面, 甚至把事故的发生与善后处理措施等作为攻击政府的借口和手段, 加剧了政治上的动荡与不安。

因此, 提高公众的心理素质, 普及辐射防护知识, 以各种有效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科普宣传, 让公众对核事故及核应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认识是要花大力气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 也是做好核应急工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