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介入放射诊疗技术作为放射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使用广、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小等诸多优势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与运用, 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介入放射学; 近年来, 介入放射在国内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普及, 与此同时, 伴随其应用带来的医患双方的放射防护问题理应引起我们放射界, 特别是介入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1 材料和方法 1.1 防护装置组成防护装置共分四部分
1.1.1 床侧防护吊帘操作手术台两侧各按放可移动防护铅吊帘, 吊帘为长800 mm, 高700 mm, 另一侧吊帘为长1 200 mm, 高700 mm, 二层0.5 mm铅当量的铅橡皮组合而成。此吊帘可随诊视床上下移动, 如工作需要, 可沿床侧吊帘轨道向头或足侧滑动。
1.1.2 床下吊帘长700 mm, 高700 mm, 此吊帘悬挂在诊视床下, 两侧挂钩放在诊视床两侧。根据工作需要, 可在两侧防护吊帘上沿诊视床长轴左右移动, 使其位于X射线管的两侧, 在床下将照射区与手术区隔开。
1.1.3 床侧竖屏、床上防护屏及床上吊帘① 竖屏:高11800 mm, 宽600 mm, 在屏高1 400mm之上安装一块宽500 mm, 高600 mm的高透光率的防辐射玻璃, 竖屏底部安装4个万向轮, 可随意移动, 使之位于诊视床的左侧与诊视床长轴成直角, 与床下吊帘共同将床下照射区与手术区隔开。②床上防护屏:宽650 mm, 高500 mm的硬结构防护屏, 内嵌有2mm铅皮, 外使用不锈钢板加固, 通过转轴使之与竖屏侧面相连接; 屏内设有床上吊帘平衡滑轮及吊架, 不锈钢丝通过屏架上方, 滑轮导向, 与竖屏左侧平衡块相接。③床上吊帘:由多个长580 mm, 宽100 ~ 150 mm不等的铅吊帘组成, 两吊帘相互重叠250 mm, 其下端为直径300 mm的半圆弧, 通过平衡系统, 吊帘可任意升降200 mm, 使圆弧与患者体表紧密相接。手术时用消毒巾将吊帘罩上, 将消毒巾挂在掉帘上方防护屏下缘专设的挂钩上。整个床上吊帘可随意转动, 使之与床侧竖屏基本平行。位于手术区左侧, 与竖屏结合共同在床上将照射区与手术区隔开。
1.1.4 床上覆盖板由两块组成, 左边一块宽400 mm, 长1300 mm; 右边一块宽1 000 mm, 长1 300 mm; 覆盖板中间350 mm宽无铅胶板。使有用射线束(照射野区)通过。覆盖板平铺在床上, 左右两侧重叠100 mm, 在床两侧各悬吊约300 mm, 以封闭床面两侧间隙。床上覆盖板将床上与床下隔开, 则可阻挡床下球管向床上的辐射。
1.2 测试 1.2.1 测试装置PHILIPS3000介入装置。
1.2.2 模拟仪器FJ-347A型X、γ剂量仪。
1.2.3 测试模式在有或无附加防护装置时, 测量模拟体(水模体)或介入手术中医患人员受辐射的情况。
1.2.4 照射方式及因素床下球管照射野全开(自动控制), 透视条件为kV、mA自动调节(测试显示为62 kV; 10.3 mAs)。照片条件为手动调节(测试调节为70 kV; 22 mAs)。
1.2.5 测试部位主测模拟介入手术工作人员进行腹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操作位置, 在有无介入防护附加装置时, 头、胸、腹、性腺、下肢部位的照射量率以及介入手术中患者在应用附加防护后照射野外防护改变。
2 测试结果与分析 2.1 测试结果(表 1~表 3)表 1~3附加防护装置的屏蔽效率是利用公式F=(Q0-Q)/Q0×100%计算得出。式中F为屏蔽效率, Q0为无防护时X射线剂量, Q为有附加防护时X射线剂量, 表中测得结果表明:①使用附加防护后, 防护效果大大提高。②工作人员的屏蔽效率均在95%以上, 主要部位(如:性腺)的屏蔽效率高达99.9 %, 效果显著。③点片状态下比透视状态下屏蔽效率更高, 防护作用更突出。
(2) 根据GB130 ~ 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 卧位透视防护区的空气照射量率应不大于150 μGy·h-1, 立位透视防护区的空气照射量率应不大于50 μGy·h-1, 有用线束(即照射野内)进入受检者皮肤处的照射量率不大于5 mGy· min-1; 照射野外进入受检者皮肤处的照射量率不大于1 000 μGy·h-1。并尽量与工作人员标准靠近。
表 1~3中测得结果表明:在无防护的条件下, 介入手术工作人员及受检者防护区的照射量率均超标。采用整套介入防护装置后, 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达到了设计加设防护装置的目的, 同时, 再辅以个人防护用品, 防护效果更为完善、灵活、合理。
3 应用评价我们开展介入工作在没有应用附加防护装置前, 常采用个人防护用品来防止辐射线辐射, 机器设有悬吊移动式铅玻璃屏, 主要针对主介入工作人员防护, 应用移动铅玻璃屏风作为助手和护理人员的防护, 由于工作量较大, 多数防护意识薄弱, 工作一段时间, 多出现躯体自觉症状:感觉乏力、头晕、多汗、脱发多、睡眠也不好, 免疫力下降而成为流感易感人群。在年度放射人员举行的例行查体中, 化验结果表明:介入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血小板数目平均多数低于从事普通放射工作人员, 无奈只好降低工作量, 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同期受检者的防护多利用个人防护用品, 工作时很不方便。上述涉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应用, 一方面给医患双方的身体负荷加大, 另一方面从防护效果类衡量也不理想, 特别对多方位带来的散射线的防护更为不力, 不能够作出全方位防护, 只能作重点防护, 而被检者的躯体射线的防护由于操作的原因, 防护更是力不从心, 严重制约了介入工作的开展。应用了附加防护装置后, 并辅以个人防护用品, 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 工作人员感觉躯体自觉症状不同程度消失, 在以后举行的年度放射人员查体中, 介入工作人员与同期普通放射人员血象分析基本一致, 同期介入工作开展极为顺利, 这些都源于附加防护装置屏蔽放射源的这一优势, 而成为此时最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 经过五年多的运用, 表明这套装置符合防护最优化原则, 达到了设计上的要求, 其封闭性好, 适应性强、效果佳及经济等方面的优点,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