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5, Vol. 14 Issue (2): 158-15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5.02.057

引用本文 

张元军. 366例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2): 158-15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5.02.05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5-03-08
366例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调查分析
张元军     
濮阳市职业病防治所, 河南 濮阳 457000

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逐年降低[1], 为了解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的影响, 2003年, 我们对366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眼晶状体调查。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放射工作人员366人为放射组, 最小年龄19岁, 最大年龄59岁, 平均年龄40岁; 无射线接触史人员对照组, 最小年龄18岁, 最大年龄55岁, 平均年龄38岁。两组均无引起白内障的全身及眼部疾病, 无化学毒物接触史。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年龄结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放射组工龄最短5个月, 最长38 a。工种为医用X射线诊断、放疗与核医学、工业X射线探伤、工业放射源应用等。

1.2 方法

首先询问职业史和病史, 检查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 由眼科医师指测眼压正常后, 用2%新福林溶液扩瞳, 用检眼镜检查眼底, 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详细检查眼晶状体, 有混浊时描绘其位置及形态。

2 结果 2.1 放射组与对照组眼晶状体检查结果(表 1)
表 1 放射组与对照组眼晶状体检查结果

两组晶状体混浊检出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005)。

2.2 放射组不同工种眼晶状体检查结果(表 2)
表 2 不同工种眼晶状体检查结果

各工种晶状体混浊检出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1)。

2.3 放射组不同工龄组眼晶状体检查结果(表 3)
表 3 放射组不同工龄组眼晶状体检查结果

15 a以上工龄组晶状体混浊检出率明显高于0~15 a工龄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2.4 放射组晶状体混浊的形态表现

密度稍增高65例, 占43.05%;针尖样、细点状或点状混浊61例, 占40.40%;片状混浊15例, 占9.93%;树枝状混浊5例, 占3.31%;条状混浊3例, 占1.99%;楔状混浊2例, 占1.32%。

2.5 放射组晶状体混浊的发生部位

多在赤道部, 次为前囊下, 后囊下最少。有6例晶状体混浊发生在后极后囊下皮质, 细点状混浊5例, 树枝状混浊1例, 放射工龄均在15 a以上, 占放射组调查人数的1.64%。

3 讨论

眼晶状体是电离辐射损伤的敏感器官之一, 电离辐射对眼晶状体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混浊, 始发于后极后囊下皮质。本次调查发现, 放射组发生晶状体混浊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15 a以上工龄组明显高于0~15 a工龄组; 但眼晶状体混浊的发生部位大多不在后囊下。我们认为电离辐射对晶状体混浊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影响, 且随工龄延长而增加。

诊断放射性白内障, 受照累积剂量应在2 Gy以上(含2 Gy), 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 晶状体开始混浊, 具有放射性白内障的形态特点, 并排除其他非放射性因素所致的白内障[2]。本次调查发现, 有6例晶状体混浊的发生位置和形态特点近似放射性白内障, 占放射组调查人数的1.64%。

参考文献
[1]
刘红卫. 1996~2000年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水平与评价[J]. 河南预防学杂志, 2001, 12(5): 276-277.
[2]
GBZ95-2002,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