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教授、高级党政干部, 大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著名文艺工作者, 是从事高风险、高强度精神压力的职业。因此, 以复视、视
共40例, 男29例、女11例, 年龄56 ~ 81岁, 平均67岁。
1.2 职业分布主任医师3人, 教授3人, 高级工程师14人, 高级党政干部15人, 大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4人, 著名文艺工作者1人。
1.3 方法: 1.3.1 主要设备美国Picker公司产PQ2000CT, 荷兰产Philips ACS-NT15 1.5 T超导型MR成像仪。
1.3.2 评价标准能给出明确病灶部位、范围及形态者为阳性。对病灶部位、范围及形态不能显示和显示不明确的为阴性。
1.3.3 一般步骤首先常规采集病史、进行神经眼科学检查, 排除肌源性眼肌麻痹(如重症肌无力)、鼻咽癌转移、眼眶肿瘤、甲亢、外伤等。进行临床定位初步诊断, 然后进行CT、MR的颅内扫描, 评估CT、MR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
2 结果40例中至少有一种以上中风危险因素, 分别为高血压19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15例、吸烟12例、饮酒7例。首发征复视30例, 视朦6例, 偏盲1例, 下睑外翻3例。40例经过CT、MR检查, CT检查显示阳性31例、阴性9例; MR检查显示阳性39例、阴性1例。经统计学处理CT与MR诊断差异有显著性(P < 0.05)。详见表 1 :
![]() |
表 1 CT与MR颅内病因病位扫描诊断结果 |
目前医疗界实行“举证倒置”制度, 无疑给从事医疗职业增加很大风险和负担, 本研究中一例资深外科主任出现半个多月复视, 还天天上台给患者施手术, 起初以为是老花, 白内障等其他原因, 来眼科检查后发现轻微复视。CT检查未发现异常, 再进一步MR检查才发现轻微脑干梗塞, 从而避免了重大医疗事故的隐患。其中一例大型国企总经理有轻微复视半年之久, 仍常常自驾汽车来往珠海与广州之间。在MR检查作出明确诊断后才终止了这种危险行为, 而避免了潜在的重大交通事故。高级党政干部作为国家的宝贵财富, 有良好的保健制度、体检制度、由于这批群体处于“决策中心”, 分身乏术, 自身又缺乏医学常识, 所以往往容易拖延病情及贻误治疗时机。本组研究中的这名文艺家由于比较自信或自负, 临床推论不足以令其信服, 可迅速的M R检查诊断才消除了其对医生的疑虑, 进而服从治疗。复视、视朦、偏盲等眼科首发症病变多发生于脑干、枕叶等部位, 本组研究临床推断的Ⅲ、Ⅳ、Ⅵ颅神经麻痹与M R扫描诊断基本相符[1]。而MR又具有如下优点:①它是一种不使用放射线的无损伤摄影技术, 无需造影剂, 检查灵活性大, 不需改变体位即可随意取得横断面, 矢状面或冠状面切层图像。②软组织对比度好, 分辨力强, 优于CT。CT常受骨性伪影干扰而使某些病变不易显示或显示不确切, 如本组一例典型是枕叶有一6 cm ×4 cm ×3 cm大小的缺血性梗塞CT未能检出, 而M RI给予清晰显示。③M R有质子密度、T1和T2多种成像参数, CT不能定性的, 而MR可给予正确定性。④MR无需造影剂增强即可显示血管, 亦可观察血流及其他体液流动情况。
基于以上认识, 笔者认为, 当疑及以眼征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的颅内病变需作影像学检查时MR无疑列为首选。但M R亦非无所短, 其缺点为:①对钙化灶及骨骼病灶的显示不如CT。②扫描时间长, 对不合作者常感困难, 有时需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处理方能完成检查。③体内有磁性异物者禁用, 头面部或眶内有磁性异物即使是极细小的铁屑, 亦会造成局部磁场的不均匀, 出现明显的局部伪影。如镶有金属假牙、心脏起搏器等均受限。④相对CT而言, M R检查费用偏高, 但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达、M R设备的普遍、医院间竞争的加剧、其费用必然降低。目前, 大多数医疗单位的眼科医师只熟悉神经性眼征的检查手段, 但对产生眼征的颅内病因和病位, 甚少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同样, 神经科医生虽然对颅内结构(包括视路)比较熟悉, 却不谙眼征的临床检查与眼科的实验室检查。因而影响对检查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这显然是医学传统分科的缺陷。近二十年来, 由于各种精密仪器的问世和CT、MR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学科涵盖面将越来越广泛, 与神经眼科学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2]。
[1] |
Fred J. Cranial nerves Ⅲ Ⅳ and Ⅵ topics in magnefic resonance[J]. Imaging, 1996, 8(2): 111-129. |
[2] |
宰春和. 神经眼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