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5, Vol. 14 Issue (2): 113-11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5.02.023

引用本文 

徐生新, 冯小亮, 石方方, 陈光福, 肖林林, 王明明. 大学生对电离辐射的认知水平的调查及思考[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2): 113-11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5.02.023.

通讯作者

王明明, 研究生导师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4-12-13
大学生对电离辐射的认知水平的调查及思考
徐生新 1, 冯小亮 2, 石方方 3, 陈光福 1, 肖林林 1, 王明明 1     
1. 安徽医科大学核医学教研室, 安徽 合肥 230032;
2. 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系2001级学生;
3. 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系2003级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电离辐射的认知水平及对日常涉及的放射性事件的态度。方法 采取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某市几所高校大四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和有放射物理学知识背景的学生对电离辐射有较客观全面的认识, 对日常可能接触的放射性事件有正确的态度。其他专业和文科学生对电离辐射认识不够充分。结论 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电离辐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电离辐射    认知水平    

随着科学的发展, 放射线在日常生活和医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电离辐射的机会也逐渐增多。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人们对电离辐射的认识还存在较多问题。许多放射性事故的发生主要源于相关单位对电离辐射危害性的认识不足, 管理疏漏以及公众对电离辐射的缺乏认识[1~3]。大学生作为社会知识阶层的代表, 是影响大众对电离辐射认识水平的重要力量。开展本调查意在探讨大学生对电离辐射的认知情况及特点, 为在大学生中开展电离辐射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市7所大学里不同专业的毕业班学生为调查对象, 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45份, 回收337份。去除应答不全和错误答题表 6份, 有效应答率为98.2%。调查对象中的医学生共52人(不包括影像及放射医学专业), 非医学类学生在各院校各专业中随机抽取。其中男206例, 女149例, 年龄21~25(23.12 ±1.18)岁。样本来源地包括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江西等8省。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取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由调查员说明意图并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 发放调查问卷, 并说明填写要求。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后即时收回。

1.2.2 调查内容

参照刘布克[4]等的调查内容加以改动, 自行设计问卷表格, 具体内容包括: ①关于放射性的基础知识(5题); ②电离辐射对人体损害的相关知识(3题); ③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4题); ④对医疗放射性检查的了解情况(4题); ⑤对可能遇到的放射性事件的态度及处理方式(2题); ⑥接受辐射相关知识及提高防护意识的意愿(2题); ⑦是否愿意从事放射性工作(1题); ⑧是否认识放射性标志(1题)等内容。

1.2.3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初稿完成后, 对30名对象进行预调查, 根据情况对调查表进行修改, 使之利于本次调查研究。调查员经过严格培训后上岗。

1.2.4 资料分析

对调查结果采取χ2检验。以P < 0.05为显著性标准。

2 结果 2.1 大学生对电离辐射的一般认知情况

331名调查对象中有258名, 占77.94%, 具有正确的放射性基础知识, 了解电离辐射对人体损害的基本知识; 198人, 占59.81 %, 具有正确的电离辐射防护知识, 102人, 占30.81%了解放射性医疗检查的“正当化, 合理化”。有36人, 占10.9%认为放射工作人员会携带放射性物质, 不能接近。只有2人曾在接受X射线检查时主动要求非照射部位的防护; 所有对象均承认自己相关知识欠缺并表示愿意接受电离辐射相关知识教育; 有6人愿意从事放射性工作, 325人, 占98.18 %的调查对象不愿意从事放射性工作。304人, 占91.84%的对象能认识放射性标志; 有11.54 %的医学生, 45.88 %的非医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哪些医疗检查是放射性检查; 所有医学生都不能正确回答患者做放射性检查时接受的放射性剂量。见表 1

表 1 大学生对电离辐射的一般认知情况
2.2 大学生对电离辐射认知差异的分布情况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 医学专业和学过放射物理知识者对放射性认识较为全面。对放射性基础知识了解程度上, 医学专业和物理相关专业组优于其他组(P < 0.01)。而对于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基本知识, 医学生的了解程度显著优于其他组, 与其他组总体比较P < 0.01, 而其他各专业组间统计差异无显著性。对于医疗放射性检查的正当化、合理化, 医学生有强烈的意识, 而非医学生多不了解, 正确认识者只有13.8%。有1名(1.9%)医学生, 5名(1.8%)非医学生愿意从事放射性工作, 统计差异无显著性。88.46%的医学生, 54.12%的非医学生能区分医疗放射性检查(P < 0.01)。在性别、年龄、样本来源地等方面的差异没有显著性。

3 讨论

刘布克等[4]的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患者(公民)的X射线辐射防护知识欠缺, 防护意识水平较低。其分布与文化程度相关, 文化程度较低者对电离辐射的认识几乎处于“文盲状态”。本调查结果反应出, 我国大学生对放射性的认识水平不够理想, 一般大学生对电离辐射基础知识及辐射损伤、防护知识了解不够充分。非医学专业学生和医学生之间有较大差距。多数调查对象对电离辐射存在盲目恐惧。虽然医学生对电离辐射的了解显著高于非医学组, 但是对对于从事放射性工作的态度不够端正, 对通常放射性检查的照射剂量缺乏了解, 这与国外的报道一致[5]。这种状况存在的原因可能在于:除了医学生外, 我国大学生教育中还缺少放射相关知识。媒体对放射性事故的报道片面着重其致损伤效应, 而对辐射损伤基础知识及防护的宣传较少, 加强了人们对电离辐射的恐惧感, 对放射性工作认识不当。由于宣传渠道窄, 大学生对电离辐射知识的接触机会较少, 形成对电离辐射认识不足。而适当的相关知识对于端正人们对电离辐射的态度, 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降低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对电离辐射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
丁崇海, 范六一, 何顺升, 等. 山东省近10年放射事故概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2, 11(4): 86.
[2]
石磊, 崔丕超, 杜洪涛, 等. 辽宁省放射事故管理现状与展望[J]. 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2): 79-80.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3.02.008
[3]
王晓梅, 安福才. 吉林省1972-2000年放射事故浅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2, 22(4): 242.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2.04.027
[4]
刘布克, 孙谦, 张犁. X射线检查中患者的辐射防护意识水平调查及思考[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3, 23(1): 58-59.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3.01.028
[5]
S Shiralkar, A Rennie M, Snow etc.对医生辐射知识的问卷调查[J].英国医学杂志: 中文版(BMJ).2004, 7(1) :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