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 工业X射线探伤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 成为无损检测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广泛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电力、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各个行业, 为了解和掌握X射线探伤防护状况, 加强管理, 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长期以来我们对全省工业X射线专用探伤室探伤, 现场探伤周围辐射水平, 从事探伤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剂量进行了监测, 现将1998年~ 2003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1998年~ 2003年共监测57家工业X射线探伤单位, 其中有专用探伤室31家, 现场探伤26家, 共有各种不同型号的X射线探伤机96台, 其中周向机9台, 探伤机的最大额定工作电压200~ 300 kVp, 额定电流为5 mA。
2 监测方法按照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1]对专用X射线工业探伤室作业场所周围辐射水平, 现场探伤周围辐射水平及控制区、管理区范围, 探伤机的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 探伤作业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进行监测。
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测定, 根据不同的管电压值, 选用10个半值层的铅板屏蔽射线管头窗口, 测定距焦点1 m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对在进行透照检查时, 可将被检周围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在40μ Gy·h-1以上的范围内划为控制区, 在4.0μ Gy ·h-1以上的范围内划为管理区[2]。
3 监测仪器 3.1 空气比释动能率监测辐射剂量巡测仪(450P-DE-SI VICTOREEN), FJ-347A型X、γ射线剂量仪, FD-3013型闪烁辐射仪, 以上仪器每年均经国家计量部门校正。
3.2 个人剂量监测热释光剂量计为LiF(Mg, Cu, P)粉末(中国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产); 剂量盒为能量未补偿型圆形徽章式塑料盒; 热释光测读仪器为RGD-3型热释光剂量仪(北京防化研究院产); 退火炉为FJ-411型热释光退火炉(北京261厂生产)。
4 监测结果 4.1 专用工业探伤室监测专用探伤机房探伤作业时放射防护检测结果见表 1。
![]() |
表 1 专用探伤室探伤作业场场所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结果(μ Gy·h-1) |
现场探伤时, 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结果为350~ 3 300μ Gy·h-1。进行现场探伤作业的放射工作人员操作位的辐射水平测试结果为0.2 ~ 65 μ Gy·h-1。现场探伤作业的控制区和管理区的范围分别为6~ 39 m和9~ 118 m。
4.3 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表 2) 5 讨论从监测结果可知专用探伤室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除部分探伤室的防护门和机房大门外较高外其他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这是由于部分单位的探伤室未经预防性监督, 屏蔽厚度不够或设计不合理造成防护门没有足够的防护效果, 另外一般防护门或机房大门都较为沉重, 长期使用致使防护门与墙体之间的叠合不严, 而且有的防护门与墙体之间的搭接少于10cm ~ 20 cm以上。
探伤机的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基本符合要求, 说明随着我国放射防护法规的实施, 生产厂家增强防护意识, 球管的固有防护基本达到要求。
移动式探伤时, 放射工作人员控制台操作位的剂量为0.20 ~ 65μ Gy·h-1, 较专用探伤操作室内操作控制台的剂量高, 因此工作人员要综合利用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利用一些具有防护作用的地形地物等自然屏障, 操作位置应选择辐射场内辐射较低的方向, 一般在射线出口的背后, 同时控制器与X射线管头或高压发生器的连接电缆不得短于20 m。
调查1991~ 2000年工业探伤放射工作人员剂量显示97%的人年均个人剂量低于5 mSv。年剂量当量大于5mSv有8人, 占3%, 没有人年剂量限值大于15 mSv。随着放射防护法规的落实, 放射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射线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普及, 放射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增强, 放射防护条件也逐步改善, 因此, 在正当的操作条件下, 工作探伤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基本不会超过国家标准的年剂量限值。
移动式探伤作业时, 控制区最远达到39 m, 管理区最远达到118 m, 在管理区边界上必须设警戒标志, 如信号灯、铃、警戒绳等, 并悬挂清晰可见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警告牌, 必要时设专人警戒, 应注意控制在管理区边界附近不应有经常停留的公众成员。
综上所述, 放射防护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放射防护法规、标准宣贯工作, 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 加强从事工业探伤作业人员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 提高他们的个人防护意识, 以杜绝违章操作, 加强监督检查探伤作业的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 控制探伤作业人员的受照剂量, 以保证X射线工业探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1] |
GBZ117-2002,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S].
|
[2] |
GBZ/T150-2002,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S].
|
[3] |
赖苏克, 徐利亚, 黄丽华, 等. 从个人剂量监测分析福建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水平[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2, 8(5): 71-72. DOI:10.3969/j.issn.1007-2705.2002.05.046 |
[4] |
林美榕, 黄丽华, 徐利亚, 等. 福建省2000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的监测[J].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1, 2(23): 8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