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评价放射工作场所、工作条件是否安全及进行职业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1 监测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工矿企业及水利工程等单位的1 401名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工种分别为核医学、放射治疗、放射诊断(加速器、钴-60治疗机)、工业探伤、小型密封源。
1.2 监测方法及判断依据按照GB5294 -85《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GB18871 -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卫生部52号令)进行, 每年监测4次, 佩戴周期为3个月。
2 监测仪器使用FJ -377型热释光剂量仪(北京核仪器厂生产), LiF (Mg、Cu、P)玻管热释光剂量计和HW -II热释光精密退火炉(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3 监测结果与分析 3.1 聊城市2000 ~ 2003年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监测的年均剂量及集体剂量当量(表 1)
![]() |
表 1 聊城市2000 ~ 2003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 |
从表 1可见, 聊城市接受个人剂量监测的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 自2000 ~ 2003年共监测放射工作人数1 401人, 每年人均年剂量当量在0.21 ~ 0.56 mSv之间, 低于5 mSv/a的人数为1 359人, 占监测总人数的97 %, 超过15 mSv/a有10人, 占监测总人数的0.71 %, 没有1人年剂量当量超过50 mSv, 说明我市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条件是安全的。
3.2 聊城市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表 2)
![]() |
表 2 2000 ~ 2003年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
由表 2可见,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在5 mSv以下的占绝大多数, 大于5mSv的工种主要是核医学, 占监测人数的30 %, 大于15 mSv的工种有核医学、密封源、工业探伤各1人, 放射诊断7人。
4 讨论根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要求, 我们对受照剂量高于年剂量值3/ 10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工作环境监测。发现我市各放射工种的工作环境剂量接近本底水平, 综合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工作量、工作时间及相同工作环境下同期监测人员的个人剂量分析, 超过15 mSv的可能性很小, 剂量较高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对该项工作态度不端正, 故意把个人剂量计放在球管下曝光; ②、把带有个人剂量计的工作服经常挂在机房内; ③、误入曝光的机房; ④、防护习惯不好, 经常忘记关防护门或防护门关不严密; ⑤、防护用品质量不好; ⑥、操作技术不熟练及操作时间过长; ⑦、机器老化, 需经常检修; ⑧、核医学工作人员在开放性高活度下开瓶、分装、给病人注射以及工作场所交叉污染; ⑨、意外照射。所以加强个人剂量监测的准确性, 必须使放射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及时更换个人剂量计, 同时设置本底对照, 避免监测数据失实, 妨碍对放射防护效果的判断, 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