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 我们对某核燃料加工厂(A厂)、某铀矿(B矿)和某钼矿(伴生矿C矿)周围的环境进行了γ剂量率、空气氡浓度、空气中铀含量、废水、地面水以及周围的土壤、作物实行每年一次的监督性监测, 如何确定监测点位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做好了既可以节省监测费用, 又可以保护环境, 得以可持续发展。
上世纪80年代辐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是:关键居民组所受剂量当量和80 km范围内居民所受集体剂量当量。长期的实践结果表明, 核工业的环境保护措施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对环境而言, 核工业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工业。
从我们实践来看, 在厂(矿)区周围0 ~ 1.5 km范围内是污染较为明显的地段, 随着离厂(矿)区距离的增大污染迅速地减弱, 2 km以外基本接近环境本底值, 根据这一规律, 我们采用沿辐射方位, 从污染区~ 0.5 km ~ 1 km ~ 1.5 km间隔布点作为我们监督监测的监控点位, 对于废水监测点位为矿区地下水流出区所设观测井和废水排放口, 地表水为排放口的上、下游, 对下游1.5 km处的断面作监督监测的监控断面。
1 污染源分析 1.1 A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 1.1.1 气体废物主要是各工艺厂房在生产过程中和容器拆卸、检修时逸出的铀气溶胶及经过滤、净化合格的工艺尾气(铀浓度均小于2 μg/m3)。
1.1.2 放射性液体废物主要来源于102#和102#A的厂房容器、阀门、取样器的清洗液以及其他固体废物清洗液, 中央分析室分析残液, 废水处理离子交换再生液, 各工艺厂房尾气淋洗液及擦地水等, 这些废水集中收集到102#厂房, 经处理合格后(铀浓度≤50 μg/L), 在雨季洪水期有组织排放到溢水河。
1.1.3 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是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石灰乳渣, 可燃废物焚烧减容后的灰渣, 及经过清洗的废旧金属, 这些固体废物存入105#固体废物库, 不外排。
1.2 B矿及C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 1.2.1 气态源项矿井排放及渣场、堆厂、尾矿库析出的氡气。
1.2.2 液态源项废水处理后的外排水。
1.2.3 固体源项生产排放的废石, 堆浸后的废渣及尾矿。
2 布点 2.1 大气沿辐射方位从污染区~ 0.5 km ~ 1 km ~ 1.5 km结合厂(矿)区特点, 有选择性的布点。
2.2 水① 观测井。②废水:总排口。③地表水:以厂排放口为中心, 在河流上、下游各设一个断面, 下游1.5 km处为监控断面。
2.3 土壤, 生物(同大气) 3 采样和处理 3.1 大气的采样和处理 3.1.1 空气中铀浓度监测空气取样器上装聚丙烯超细纤维滤膜, 调节流量, 抽取样品总体积不小于10 m3, 置换算成标准状态下体积。
取好的样品滤膜经干法灰化, 氢氟酸脱硅、硝酸消化, 再用去离子水处理成水溶液后待测定。
3.1.2 空气中氡浓度用RCM-2型氡连续监测仪直接测量。
3.1.3 环境γ剂量率用BH3103A型X-γ剂量率仪现场测量。
3.2 水样的采集和处理专用的采样桶, 采样时用采样水洗涤3次后采集, 一般在样品流动处取样。取回的水样, 取其上清液, 加入硝酸调节pH值在2.5 ~ 3之间, 待测。
3.3 环境土壤的采样和处理采样前, 先扫清表面杂质, 取垂直深5 ~ 10 cm的表层土, 采用梅花型采样法混合后取2 kg样装入塑料袋中。采得的样品除去石块、草根等, 风干后磨碎, 并经180目过筛, 于105 ~ 110 ℃干燥2 h, 经氢氟酸脱硅、硝酸、高氯酸溶解后, 处理成水溶液待测。
3.4 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监测的生物样品有小麦、玉米、萝卜。采样点在厂区周围选定, 与耕种该地的农民约定, 待庄稼成熟后, 采样人员到农民家称取一定量的样品。
采来的生物样品及时洗净, 晾干(萝卜需除去不可食用部分)称量并记录鲜量, 再经炭化、灰化、消解、处理成水溶液后待测。
4 监测方法(表 1)⑴项目工程工况负荷均在75 %以上。
⑵合理布设监测点位, 保证各监测点位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比性。
⑶监测分析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 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⑷所有监测仪器必须经计量部门鉴定。
⑸做好加标回收工作。
6 对环境有影响的因素监测结果 6.1 A厂(表 2)已知环境γ吸收剂量率估算模式。若某子区或区域空气中的 γ吸收剂量率监测的年均值为Da(Gy/h), 则该子区或区域内居民所受到的年有效剂量为:
式中: EB —年有效剂量(Sv/a); Da —空气中的γ吸收剂量率监测年均值(Gy/h); Df —空气中的吸收剂量率与有效剂量的比值, 对环境γ辐射Df =0.7。
不同年龄组每天在室内、室外的时间见表 6。
⑴若某子区或区域空气中核素浓度监测的年均值为X(Bq/m3), 则该子区或区域内居民年吸入产生的待积有效剂量为:
式中: EAa —a年龄组个人的年吸入产生的待积有效剂量或当量剂量(Sv/a); Ra —a年龄组个人的年空气摄入量(m3/a), ICRP23出版物推荐的Ra列于表 7; X —空气中核素浓度监测的年均值(Ba/m3); gAa —a年龄组的吸入剂量转换因子(Sv/Bq), 其值见下表 8。
⑵已知空气中氡浓度估算模式:
式中:HEa —吸入氡子体所致人均年有效剂量(Sv/ a); X —氡年平均浓度(Bq/m3); q内a、q外a —分别为居民在室内、外吸入氡子体的剂量转换因子〔Sv(Bq·h· m-3)-1〕; f内、f外 —分别为居民在室内、外停留时间份额。
7.2.2.2 已知饮水中核素浓度的估算模式若某子区或区域内饮水中核素浓度监测的年均值为Cw(Bq/ L), 则该子区或区域内年饮用污染水产生的待积有效剂量为:
式中: Ewa —a年龄组的个人因污染水的年摄入产生的待积有效剂量(Sv/a); Cw —饮用水中的核素浓度(Bq/m3); gDa —食入剂量转换因子(Sv/Bq), 见表 9; Uaw —a年龄组的个人对污染饮水的年摄入量(L/a), 见表 10; tp —饮水水源中取水到人消耗的时间, d对最大个人, tp =0.5d, 对群体tp =1d。
若某子区或区域内P类食物中(农产品、动物产品)中的核素浓度监测的年均值为Cp, 则该子区或区域内居民食入污染食物产生的待积有效剂量为:
式中: EDa —a年龄组居民个人年食入污染食物产生的待积有效剂量(Sv/a); gDa —a年龄组的食入剂量转换因子(Sv/Bq), 其值详见表 9;Upa —a年龄组个人对P类食物的年摄入量kg/a或L/a, 具体见表 11; Cp —p类食物中核素浓度监测的年均值(Ba/kg或Ba/ L); Rp —p类食物在制作过程中的去污因子, 最大个人Rp =0.7, 群体Rp =0.5;fp —食入受污染的P类食物的份额, 表 11中食物摄入量考虑了此因素。
式中: s —某区域内的集体有效剂量(人·Sv/a); Eij —第i个子区内第j年龄组受到的年有效剂量的总和(Sv/a); Pij —第i个子区内第j年龄组的人数。
7.3 各人群组辐射剂量估算结果(表 12)(1) 通过对公众各人群组辐射剂量的估算, 显示出中核集团A厂、B矿、C矿(伴生矿)其关键核素为铀, 关键途径是γ外照射, 关键人群组A厂、B矿为幼儿, C矿为成人。
(2) 通过对我省三个重点放射性污染企业的监督性监测, 发现企业的污染范围一般在0 ~ 1.5km范围内, 通过对0 ~ 1 km和1 ~ 2 km范围内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 计算公众辐射剂量变化, 监督企业排污状况, 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 我国在核工业发展伊始就非常重视放射废物管理及辐射防护, 在核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都建立了必要的废物处理设施。对废气、废液进行严格净化和排放控制, 只要企业按照环境评价法办事, 坚持“三同时”制度, 就能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 从而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 又保证了公众的健康。
(4) 铀矿冶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水冶厂产生的尾矿和矿山产生的废石。建立坚固、永久的拦渣坝, 这是矿区环保的头等大事。废液主要是水冶工艺废水, 采用石灰乳中和沉淀载带除铀, 处理效率可达97.5 %以上。废气主要是铀矿石开采破碎及水冶中产生废气和尾矿库释放的气体, 废气中含有铀矿尘、氡及氡子体, 做好通风扩散是保证职工健康的根本保证。
(5) 放射性伴生矿只要尾矿坝坚固耐用, 设计永久, 便于退役后植被覆盖, 就能确保环境保护万无一失。
[1] |
张永兴, 刘森林, 谢建伦, 等.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Z].国家环保局培训教材, 1992, 7.
|
[2] |
潘自强, 王志波, 陈竹舟, 等. 中国核工业三十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