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日趋广泛。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介入放射技术发展迅速, 极大地提高了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由于从事该项技术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多, 而且是在较大剂量放射条件下工作, 身体各个部位受照剂量非常大[1]。为了保证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手术操作方便和身体健康, 结合实际手术操作的特点和需要, 某医院介入治疗室使用了三种防护装置(“十”字封闭型介入防护装置; 防护隔室; 防护屏风)分别对手术操作者和护士进行防护。经测试, 防护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射线装置美国产OEC 9800-9移动式C型臂数字X射线机。
1.2 测试条件管电压:75 kV, 管电流:1.5 mA。床下球管, 有肺癌病人介入治疗时测试。
1.3 测试仪器西安二六二厂生产FJ-347A型X、γ巡测仪, (新出厂标定产品)。
1.4 测试方法测量时在病人介入治疗时测试。“十”字封闭型介入防护装置取介入手术操作人员头部、胸部、腹部、手、下肢五处测试点, 在使用该防护装置前、后分别按测试条件开机曝光, 每点读取三次读数, 然后取平均值; 防护隔室、防护屏风分别取三处测试点, 在该防护装置内、外分别按测试条件开机曝光, 每点读取三次读数, 然后取平均值[2]。
2 测量结果 2.1 防护隔室外照射剂量率外面为80 μGy/ h, 内为本底水平, 屏蔽效率100 %。
2.2 防护屏风外照射剂量率外面为100 μGy/h, 内为0.5 μGy/h, 屏蔽效率98.50 %。
2.3 使用“十”字封闭型介入防护装置前、后手术操作人员不同部位的剂量率(表 1)。防护隔室的防护效果明显, 屏蔽效率达到100%。防护屏风的防护效果较明显, 屏蔽效率达到98.50 %。
从表 1看出使用该“十”字封闭型介入防护装置前手术操作人员不同部位的剂量率最大为手部240 μGy/ h, 最小为头部100 μGy/ h。使用该装置后, 各个部位剂量屏蔽效率都在99.00 %以上[3]。
从上述结果看, 使用三种防护装置(“十”字封闭型介入防护装置; 防护隔室; 防护屏风)分别对手术操作者和护士进行各个部位的防护效果明显。多种防护装置可以降低手术操作者和护士的受照剂量, 保证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1] |
袁志强, 林秀华, 刘晓红, 等. 介入治疗的X射线机防护监测与评价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8, 1(2): 117.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1998.02.023 |
[2] |
孙作忠, 李全太, 林俊明, 等. 介入放射诊断与治疗中的一种简易防护吊帘[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 7(3): 166. |
[3] |
张丹枫, 李桂秋, 张为民, 等. 介入放射学个人防护用品的研制[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0, 9(2): 105. DOI:10.3969/j.issn.1008-794X.2000.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