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临沂市兰山区卫生防疫站
介入放射学是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与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学科, 是指在影像学引导下利用某些器械或材料对人体的某个部位应用穿刺、插管等技术所进行的诊断性或治疗性操作。介入放射工作者在床边通过电视监视器跟踪下操作, 从而诊治多种疾病。该项技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快等特点, 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 工作中由于时间长、曝光量大、操作者身体各部位常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因此, 加强对介入放射工作者的防护, 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对促进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此, 我们与有关单位联合对我市5家医院应用C形臂X线射机(DSA)开展介入放射工作的防护措施及其效果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市区应用C形臂X射线机开展介入放射工作的单位:C形臂X射线机配置不同防护条件下的防护效果, 从事介入放射工作者的防护意识及个人防护情况。
1.2 测试仪器应用北京产BH3103A便携式X、γ剂量测试仪。测试仪经计量部门校准。
1.3 测试方法按照各医院手术常用曝光条件, 放置标准水模型, 或在医院进行介入手术过程中进行测试。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测试由辐射卫生防护监理部门专门技术人员进行测试。①介入放射工作者受辐射剂量的测试, 取介入操作者在不同工作和防护条件下, 相当于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和左前臂等5个部位作为测试点进行测试。②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防护意识以及个人防护情况作为调查内容。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市区应用C形臂X射线机开展介入放射工作的有5家医院, 共有介入放射工作人员37人, 其中从事心脏介入的心内科医生20人, 从事外周介入的工作人员17人。2家医院使用大型C臂X射线机, 3家医院使用小C臂X射线机。其工作条件是以病人体厚自动变换曝光条件, 也可人工调节曝光条件。常用的工作条件, 一般透视为65~80 kV, 0.5~2.2 mA, 使用造影采集时曝光条件可达80~100 kV, 5~10 mA。每例患者检查透视时间一般10~20 min。各家医院从事介入工作的人员均配有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铅防护服的有5家, 使用铅防护围脖的5家, 使用铅防护帽的1家, 使用防护镜的1家。各家医院C形臂X射线机的防护配置不同, 5家医院导管床边均配挂铅橡胶帘, 3家医院床上配备了悬挂式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 2家医院配加了地面可移动式铅板防护车。
2.2 检测结果 2.2.1 介入操作位置辐射水平的检测对5家医院导管室介入操作者工作位置进行检测, 经检测介入操作者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左前臂等5个部位所测的平均值远远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卧位透视区辐射剂量率限值。测试结果表明(见表 1), 应用C形臂X射线机相同设备时操作者各检测部位所接受辐射剂量越靠近患者被检部位剂量越大, 以左前臂所接受剂量最大。
对5家医院C形臂X射线机的导管床在不同的防护条件下介入操作者位置的辐射量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见表 2), 单纯使用床边铅橡胶帘, 介入操作者各部位辐射剂量最高, 配备使用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时可屏蔽去各检测点78%以上的辐射剂量, 而组合使用悬挂式铅玻璃防护屏加地面可移动式铅板防护车时可屏蔽去各检测点95%以上的辐射剂量。
结果显示, 原来从事放射工作的介入工作人员对X射线的基本知识、防护知识基本熟练, 对防护措施比较重视, 而心内科从事心脏介入的人员X射线的基本知识和防护知识基本缺乏, 不知如何防护, 对个人防护满不在乎, 还有个别工作人员对X射线不了解, 存有恐惧心理。
3 讨论(1) 据资料报道介入放射工作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常规X射线工作者高数倍到数十倍,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 介入放射工作时各测试点辐射剂量都较高, 以左前臂为最高, 依次以腹部、胸部、颈部、头部递减。但在实际介入操作过程中, 颈部、胸部、腹部均有个人防护用品, 实际受照射剂量要低于所测剂量。而头部、左前臂可视为操作者所实际受照射的体表剂量, 且明显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卧位透视防护区照射剂量率限值。
(2) 在本次的检测结果表明, 5家医院所使用的C形臂X射线机, 由于防护措施的不同, 介入操作者各检测部位所接受辐射剂量率相差很大, 单纯使用床边铅橡胶帘, 操作者各测试点所受照射剂量明显高于国家标准, 配合使用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时, 能屏蔽去各测试点78%以上的辐射剂量, 同时配合使用地面可移动式铅板防护车, 能屏蔽去各测试点95%以上的辐射剂量。因此, 通过附加组合式防护措施, 可使介入操作者所受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国家标准。
(3) 为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所有开展介入放射工作的医院应采取必要的措施[2], 重视和加强对放射防护的管理工作[3], 以降低一些不必要的辐射对介入放射工作者所造成的危害, 对促进介入放射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①将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各科医生纳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 建立健康档案, 对他们进行必要的X射线知识、放射卫生法规和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②对设备必须配置和安装相应的防护设施, 配置有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介入放射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好所有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一些不必要的辐射。③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操作技能, 减少不必要的曝光时间, 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投照条件, 缩小照射野, 以降低和减少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辐射量。
[1] |
柯先明, 李刚. 芜湖市介入放射学防护状况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2): 92.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3.02.015 |
[2] |
孙培芝, 王明龙, 孙扣红, 等.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及患者受照剂量监测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2): 94.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3.02.016 |
[3] |
王颖. 加强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中的防护监督[J]. 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2):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