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菏泽市立医院
眼晶状体混浊是放射损伤之一。为研究射线对眼晶状体的损伤及其规律, 探讨防护对策, 我们对菏泽市486名放射工作人员及146名非接触射线人员进行了眼晶状体的检查, 结果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照射组为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及企事业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共486名。按工种可分为医用X射线诊断、工业X射线探伤、钴60Co放疗、核医学、同位素5种。年龄为20~ 60岁, 平均36岁; 放射工龄最短3个月, 最长40 a, 平均15.5 a。
对照组为全市同级医疗卫生及企事业单位的非接触X射线人员146名, 平均年龄32岁(18~ 60岁)
1.2 方法由眼科专业医师负责检查, 首先用0.5%托品酰胺充分放大瞳孔, 然后用检眼镜对眼晶状体进行彻照法检查, 再以裂隙灯(苏州YZ-5CS Ⅱ型)检查晶体。所查结果使用统一查体表及眼晶状体切面、正面示意图, 并逐个作文字记录及绘图示意。眼晶状体混浊点>5个算晶状体混浊。
2 结果 2.1 眼晶状体混浊率照射组为48.35 %(235/486), 对照组为14.38%(21/146), 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01)。工种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 但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见表 1。
![]() |
表 1 不同放射作业人员眼晶状体混浊比较 |
见表 2。市、县、乡、企业的X射线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乡镇级最高, 市级最低; 眼晶状体混浊率乡镇级最高, 而厂矿企业则最低。经统计学处理, 不同级别放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
![]() |
表 2 不同级别放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情况 |
从表 3可以看出, 眼晶状体混浊率随放射工龄增长而明显提高。晶体混浊部位大多位于前后囊和皮质。混浊形态以点状为主, 片状次之, 空泡则较少。
![]() |
表 3 放射工龄与眼晶状体混浊情况 |
本次调查结果, 照射组晶体混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其中工业探伤、放射治疗人员较高, 这可能与我市放射人员在室外工业探伤, 工作场所环境复杂, 防护难度大有关。
眼晶状体混浊率与放射工龄及个人照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随着工龄的增加或者是个人剂量增高, 眼晶状体混浊的机率就大, 这与所受的累积剂量有关。
究其原因, 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设备陈旧, 防护条件差, 而导致剂量过高。因此, 应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加强管理, 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使必要的照射达到最低水平。
[1] |
柯先明. 芜湖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1999, 2(8): 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