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4, Vol. 13 Issue (1): 60-61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4.01.047

引用本文 

胡利丰, 董文骏, 王群利. 549例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健康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4, 13(1): 60-61.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4.01.04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3-03-12
549例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健康分析
胡利丰 , 董文骏 , 王群利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 宁波 315010
摘要目的 了解和掌握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 对549名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① 男性与女性放射组的WBC、RBC、PLT和H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放射组微核率高于对照组(P < 0.001), 并且有性别差异, 男性组高于女性组(P < 0.01);放射组微核阳检率高于对照组(P < 0.05), 并且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而上升(趋势性χ2=20.41, P < 0.001)。③眼晶状体混浊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 0.001), 以点状混浊为主。结论 医用X射线工种对放射人员的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    微核    晶状体    

为了了解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掌握和了解长期低剂量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损害, 我们于2002年10月对宁波市549名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查体, 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1 检查对象和方法 1.1 检查对象

宁波市县(区)级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共549名, 其中男性428名, 女性121名; 最小年龄19岁, 最大年龄64岁, 平均35.38岁; 放射工龄最短0.67 a, 最长44 a, 平均14.10 a。另选医院其他科室无血液系统疾病工作人员99名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72名, 女性27名; 最小年龄20岁, 最大年龄62岁, 平均34.25岁。

1.2 检查项目

临床检查主要是眼科, 实验室检查主要有WBC、RBC、PLT、Hb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计数(培养法)。

2 结果 2.1 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比较(表 1)
表 1 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比较(x ±s)

表 1可见, 男性放射组与女性放射组的各项外周血象指标分别与各自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2.2 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比较(表 2)
表 2 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比较

表 2可见, 放射组的微核率为1.16‰, 与对照组0.45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 < 0.001);男性组的微核率高于女性组, 差异有显著性(P < 0.01)。

2.3 放射工龄与微核及眼晶状体改变的关系(表 3)
表 3 放射工龄与微核及眼晶状体改变的关系

表 3可见, 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阳性检出率由6.21%上升到23.08%, 晶状体混浊检出率由6.83%上升到54.81%, 经趋势性χ2检验, χ2值分别为20.41 (P < 0.001)和54.88(P < 0.001), 说明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 微核阳检率和晶状体阳检率急剧单调递增; 本次调查, 晶状体混浊主要发生在放射损伤的好发部位后囊下[1], 占55.91%, 混浊以点状为主, 占71.05%, 放射组总的阳检率为23.13%, 与对照组6.06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 < 0.001)。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①男性组与女性组的WBC、RBC、PLT和Hb等四项外周血液指标与同性别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与枣庄市报道[2]相似, 男性组的比较结果与重庆市报道[3]相一致, 这与宁波市放射工作单位防护条件日益改善, 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明显低于职业照射年剂量当量限值的1/10[4]有关。②微核率存在性别差异, 男性组高于女性组, 可能与男性工作量大于女性, 敏感性高于女性[5]有关。③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 微核阳检率呈单调递增, 反映出小剂量长期照射对放射人员的细胞遗传学效应较为明显。④眼晶状体混浊检出率为23.13%, 比滨州市39.1%[6]和枣庄市33.96%[2]均低, 这除了与宁波市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较低有关外, 还可能与检查方法的灵敏度、检查者的熟练程度以及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和工种构成不同有关; 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 晶状体阳性检出率呈急剧单调递增, 因为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 放射人员的年龄也增大, 而一般情况下, 晶状体阳检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7], 所以晶状体阳性检出率的增加不能完全归因于放射工龄的增加, 但本次调查放射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构成差异无显著性, 放射组总的晶状体阳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所以还是能说明辐射对眼晶状体的辐射损伤效应。

综上所述, 小剂量长期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辐射损伤, 必须加强辐射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虽然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4], 但认真做好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外照射防护工作和健康监护仍然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
[1]
惠延年. 眼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06.
[2]
郝宝荣, 宋秀娥, 张士成. 212名医用X射线工作者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2, 11(3): 168.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2.03.025
[3]
张晓, 凌朝元. 370例医用X射线工作者外周血象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2, 11(3): 172.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2.03.028
[4]
丁锬桂, 蔡耀章, 董文骏, 等. 宁波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2, 11(2): 94.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2.02.018
[5]
周马. 320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2, 11(3): 178.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2.03.044
[6]
徐侠, 张方清, 姜文, 等. 滨州市放射工作者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1): 46.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1.01.028
[7]
李德平, 潘自强. 辐射防护手册(第五分册)[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91: 147.
表 1 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比较(x ±s)
表 2 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比较
表 3 放射工龄与微核及眼晶状体改变的关系
549例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健康分析
胡利丰 , 董文骏 , 王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