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石市肿瘤医院BJ-14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于2003年3月安装完毕,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方法[1~3], 对该加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首次测试, 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已正式投入使用。
1 方法和仪器按照国家规定指标和测试方法进行。剂量仪IAEA - NE2570A;测量用水模体(30 cm×30 cm×30 cm); 防护剂量仪, 使用FD-71A型辐射仪, FJ-342G1型雷姆剂量仪。
2 测试的内容, 方法及结果 2.1 辐射质(穿透性)的测试 2.1.1 X辐射穿透性测试取常规治疗距离100 cm, 水模表面光野为10 cm ×10 cm, 预置200MU, 测试水下10 cm深处的吸收剂量与最大吸收剂量之比, 结果列入表 1。
![]() |
表 1 X辐射穿透性(%) |
测试时, SSD=100 cm, 模体表面光野14 cm ×14 cm测出吸收剂量率为最大剂量率的80%深度, 与出厂时给出80%深度相比结果列入表 2。
![]() |
表 2 电子辐射穿透性 |
将慢感光胶片用墨纸包装, 出光野位置的标记, SSD取正常治疗距离, 10 cm ×10 cm的辐射野和相应光野的重合性, 结果列入表 3。
![]() |
表 3 辐射野与光野的重合 |
SSD=100 cm, 水模体表面光野10 cm ×10 cm。水深10 cm处, 在均整区内对称于线束轴的任意两点吸收剂量比值, 见表 4。
![]() |
表 4 辐射野的对称性 |
SSD =100 cm, 水模体表面光野10 cm ×10 cm, 对X射线辐射水下深度为10 cm; 对电子辐射水下深度为2 cm, 分别测试10次。测量值之比值的相反偏差见表 5。
![]() |
表 5 吸收剂量重复性 |
SSD=100 cm, 对X射线辐射, SCD= 110 cm, 对电子辐射, SCD=102 cm, 其辐射能量的标称吸收剂量分别选取1 Gy, 2 Gy, 3 Gy, 4Gy进行测试, 四个预选值Ui, 以每个Ui辐照3次, 测出每次的吸收剂量是Di及3次平均值Di, 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所有测试点Di的拟合直线Di =aUi+b, 求出线性因子a和Y轴上的截距b, 求出测试点与拟合直线对应点的偏差, 结果列入表 6。
![]() |
表 6 示值的线性最大相对偏差 |
在常规治疗距离上, 取SSD=100 cm, 水模表面光野为10 cm ×10 cm和20 cm ×20 cm, 水深10 cm处, 按AB, GT方向, 从3~ 4.5 cm及6~ 8 cm的范围的面积中各点吸收剂量和同一深度中心轴上的吸收剂量相比。共测8点, 每点测3个数, 取平均值, 测试结果列入表 7。
![]() |
表 7 X辐射野的均整度 |
对于不同标称能量以及10 cm ×10 cm和20 cm×20 cm的电子辐射野。辐射束轴最大吸收剂量80 %与50%剂量点之差列入表 8。
![]() |
表 8 电子辐射野的速度 |
SSD=100 cm, SCD=110 cm, 开机3天前后各预置200 MU, 测出5次剂量监测系统的示值的平均值, 结果见表 9。
![]() |
表 9 72h稳定性 |
10 MV以上高能射线同物质直接作用或高能射线产生的中子同物质作用诱发的放射性, 即感生发射性。测量仪器使用FD-71A闪烁辐射仪, 测试机头表面5 cm处和100 cm处吸收剂量率, 结果见表 10。
![]() |
表 10 感生放射性测试(μGy·h-1) |
10 MV以上直线加速器存在中子泄漏辐射。SSD=100 cm, 最大的方野20 cm ×20 cm., 预置50 MU, 测试结果见表 11。
![]() |
表 11 中子泄漏辐射测试 |
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 国产BJ -14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126 -2002)的规定要求, 是一种完全满足X射线辐射治疗和电子束治疗的中能医用加速器。
[1] |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
[2] |
GB2126-2002,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S].
|
[3] |
GB15213-94, 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