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卫生部和湖北省卫生厅有关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管理的规定[1], 1999年至2002年在各地、市、州卫生局、卫生防疫站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 完成了全省第一轮CT机检测, 共测209台, 并协助省卫生厅开展了应用技术评审工作, 报省卫生厅签发应用质量许可证208份, 其中包括以旧换新11台, 第二轮检测评审6台, 全省实际在用CT机191台,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CT机生产厂家我省使用的CT机生产厂家有: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GE、皮克公司、日本的日立、岛津、东芝、荷兰的飞利浦、以色列、沈阳东大阿尔派、深圳安科等10个生产厂家。全省拥有美国GE公司CT机数量最多, 有74台, 占总数的38.7%;德国西门子56台, 占总数的29.3 %; 日本岛津18台, 占总数的9.4 %; 皮克17台, 占总数的8.9 %; 东芝9台, 占4.7 %; 东大阿尔派8台, 占4.2 %; 日立7台, 占3.66 %; 以色列2台, 占1.05 %; 飞利浦、安科各1台, 占0.5%。
2 CT机分布情况我省拥有CT机191台, 主要分布在武汉市及省辖市城区, 其中武汉市及省管单位58台, 占30.4%;省辖市城区45台, 占23.6%;其余88台分布在各县(市)城区。CT机分布情况见表 1。
![]() |
表 1 全省各地市(州) CT机分布 |
191台CT机中, 其中二手机52台, 占总数的27.2%, 在52台二手CT机中, GE公司20台, 西门子公司14台, 皮克公司6台, 其余为日产CT机, 全省17个行政区域内, 有15个行政区域拥有二手CT机。
3 CT机应用质量检测与技术评审工作概况全省检测CT机191台, 属于验收检测35台, 占18.3 %; 状态检测156台, 占81.7%。每台检测10项指标, 其中1项指标不合格的66台, 占34.6 %; 2项以上指标不合格30台, 占15.7 %。不合格指标中, 主要是水的CT值、均匀性、噪声和剂量指数等, 少数CT机的空间分辨力或低对比度分辨力等关键性指标不合格。
应用技术评审包括CT设备的性能质量和CT照片质量的审核评价、照片质量评估由我省知名放射学专家按照《规范》规定的评片标准[2], 分甲、乙、丙三级进行评审, 经七次评委会对208台CT机照片的评审, 其中被评为甲级片30台, 乙级片159台, 丙级片19台, 不同生产厂家临床照片评估及应用质量不合格分布情况见表 2、3。
![]() |
表 2 不同生产厂家应用质量不合格分布 |
![]() |
表 3 不同生产厂家临床照片评估分布 |
《规范》规定三项以上性能指标不合格或一项关键指标不合格, 或CT照片评为丙级的CT机均为不合格机, 必须立即停用, 进行维修调试、经复测和再评审直至符合要求, 方可允许继续使用, 经检测不合格CT机27台, 原因分别为照片被评为丙级片19台, 性能指标不合格5台, 空间分辨力不合格4台。
全省191台CT机中各项性能指标全部合格的95台, 占总台数的51.2 %; 影像质量评定为甲等照片30台, 占总台数的15.7 %。无论是从不同的厂家, 不同的医院级别来看, 省级及职工医院稍好, 市级及县医院较差。见表 4、表 5。
![]() |
表 4 不同级别医院临床照片评估统计分布 |
![]() |
表 5 不同医院级别性能指标不合格分布 |
通过第一轮CT检测, 淘汰了不能使用的设备, 维修、调整了不合格的性能参数, 纠正了使用中的一些不当作法, 限制了厂商的一些不当行为, 维护了医疗机构与患者的正当权益, 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十分明显的, 因此受到了大多数单位的欢迎和支持, 但也有少数单位的领导不重视CT机监督检查工作, 对提出整改意见迟迟不予落实, 甚至在多项指标不合格, 临床照片评为丙级的情况下, 仍坚持开展诊断检查。
4.1.1 剂量指数偏高的主要原因CT剂量指数偏高的, 多数为新购CT机, 有的厂家为了提高影像质量, 增加扫描时间, 加大管电流, 有的CT机扫描剂量超出国家标准一倍左右, 既损害了球管的寿命, 又使病人接受到了不必要的辐射危害。
4.1.2 性能质量与照片质量的审核评价问题在进行质量检测中发现有的CT机存在严重问题, 1项以上指标不合格的有96台, 占检测总数的50.3 %, 这些不合格的CT机大多数是二手机及型号较老的旧CT机, 空间分辨力不合格主要是验收机及少数二手机, 因新CT机本身出厂质量存在问题, 比如: GE公司的Sytec1600c、欢星、东大阿尔派, 在检测中用标准算法扫描, 空间分辨力都达不到国家标准。CT机质量的好坏与设备的性能有关, 被评为甲级片的30台CT机中, 大部分是省市级医院及大型企业, 这些单位设备新、档次高、性能好, 所以照出的照片清晰, 比如宜昌市一医院第一轮CT检测是旧设备, 照片被评为乙级, 2002年更换新设备后照片被评为甲级。又如同济医院的以色列CT机, 随着使用时间延长, 效果变差, 第一轮检测照片评估为甲级, 现经使用不断老化, 性能指标下降, 第二轮照片被评为乙级。这就充分说明设备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4.2 操作技术有待提高CT机的应用质量及诊断水平, 既取决于设备的性能, 更有赖于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检查中发现, 有些单位虽然拥有先进的设备, 但操作人员只能进行简单的操作, 还有操作人员, 单纯强调设备质量, 忽略影像技术, 而影像质量的主要原因, 是窗宽窗位用得不当, 临床照片出现灰白色, 有的照相过于放大, 照片呈颗粒状, 细微结构显示差等问题, 存在的这些问题说明, 加强对大型医用设备的应用质量管理, 对于改进和完善设备性能, 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维护医疗机构与患者双方的正当权益, 充分发挥大型医用设备的综合效益,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改进措施进一步宣传贯彻卫生部有关大型设备应用质量管理的规定, 宣传应用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各使用单位领导应用质量管理意识, 切实加强大型医用设备的应用质量管理。
加强CT应用质量管理, 对不合格的CT机责令停止使用, 要求使用单位建立并完善稳定性检测、故障报告和重大维修报告制度并健全其管理档案。
针对检测、评审中发现的以及CT机技术人员关心的重要问题, 邀请有经验的放射学及设备维护专家进行指导培训, 以充分发挥大型医用设备的综合效益, 提高我省CT应用质量和诊断水平。
[1] |
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暂行办法[S].
|
[2] |
全国大型医用设备应用技术评审委员会、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检测与评审规范[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