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4, Vol. 13 Issue (1): 25-2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4.01.014

引用本文 

杨秋生. 常熟市医用射线装置使用与防护10年变迁[J]. 中国辐射卫生, 2004, 13(1): 25-26.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4.01.01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3-01-12
常熟市医用射线装置使用与防护10年变迁
杨秋生     
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与比对, 揭示常熟市医用射线装置使用及防护现状与进展。方法 依据有关标准与规范要求, 采用现场调查与防护监测以及资料比对。结果 X射线机由多数量小容量机型逐渐转变为少数量中、大容量机型加CT; 性能上由多管多床转变为单管单床多功能。个人防护用品配置齐全, 机房整体防护设施较好, X射线机防护合格率工作人员操作位达到99%以上, 周围环境(包括候诊区)升至90.62%。结论 本市医用射线装置的使用与防护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医用射线装置    防护    监测    

常熟市放射防护工作开展于上世纪70年代, 近十年来随经济的发展, 医用射线装置的使用与防护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高。2002年我们对全市所有射线装置进行了使用状况及防护性能调查, 并与1990、1995及2000年相关资料对比。现将有关调查与监测资料作一分析。

1 方法与内容 1.1 调查对象与内容

调查对象为全市所有医用诊断X射线机使用单位。调查内容按江苏省医用诊断卫生防护档案建档进行, 包括X射线机型号、数量、使用方式、主要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人员情况等。

1.2 监测内容

机房建筑面积; 立、卧位透视防护区、摄片操作处、机房周围环境空气照射量率。

1.3 评价标准

按卫生部《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 GB8279-87及江苏省《医用诊断X线机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DB32/001-92规定进行。

1.4 监测方法

① 使用经上海计量技术研究所检定的FJ-247A X、γ剂量仪进行监测。②监测点的设置按DB32/001-92要求进行, 立、卧位透视采用10、14点法, 安装影像增强器直接操作系统的以工件人员头、胸、腹、性腺及下肢相应部位为监测点, 安装全遥控电视操作系统的以工作人员操作区域为监测点。

2 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

至2002年全市有医用诊断X射线机使用单位43家, 其中市级医院(包括市CDC) 6家, 乡镇卫生院(包括分院) 32家, 厂(矿)医疗卫生机构3家。共有放射工作人员159人, 详见表 1

表 1 1990~ 2002年常熟市放射工作单位及人员情况
2.2 X射线使用及防护情况 2.2.1 使用情况(表 1)

全市有各类X射线机82台, 95%以上为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产品, 主导机型为上海XG、北京东方红及进口机型。自1990年以来, 随投入的增多, 全市X射线由多数量小容量机型逐渐转变为少数量中、大容量机型加CT; 性能上由多管多床转变为单管单床多功能。

2.2.2 防护情况(表 2)
表 2 1990~ 2002年常熟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使用情况

随条件的改善, 防护上已由管、集、屏逐渐过度至隔室、安装影像增强器直接操作, 并进一步至电视全遥控操作系统, 使其防护性能大为提高。个人防护设施如铅围裙、铅手套等的配备达100%。

表 3 1990~ 2002年常熟市医用X射线机防护情况
2.3 房屋建筑

自1990年代以来, 已有30家乡镇卫生院、3家厂(矿)医疗卫生机构按防护标准要求进行了X射线机房的新、改建工作, 6家市级医院均对X射线机房进行了新、改建工作。

3 监测结果 3.1 防护监测

2002年共对41家医用诊断X射线机使用单位进行了49次放射防护监测, 总监测点291个, 合格点283个, 总点合格率97.25%。

3.1.1 透视防护

实测X射线机45台, 总监测点241个, 合格240个, 点合格率99.58%。除一台原机型X射线机荧光屏右侧放点片位置空气照射量率超标外(6.5mR·h-1), 其余原机型、隔室透视、影像增强器及电视操作系统X射线机防护监测全部合格。

3.1.2 摄片防护

实测X射线机47台, 摄片防护区监测点186个, 合格185个, 点合格率99.46%。超标点最高空气照射量率为0.0319 mGy·h-1(3.65 mR·h-1)。超标点位置为防护亭或隔间铅窗框处。

3.1.3 周围环境(包括候诊区)

设监测点64个, 合格点58个, 点合格率90.62%。超标点最高空气照射量率大于10 mR h, 超过国家允许标准40余倍。超标点位置主要为机房门、窗外, 原因为有效防护厚度不够及缝隙过大。

3.1.4 近十年医用诊断线机防护水平比较(表 4)
表 4 常熟市医用诊断线机防护水平10 a比较
3.2 机房面积

至2002年乡镇卫生院X射线机房面积合格为27家, 合格率为84.37 %; 市属、厂矿医院合格率为100%。

4 结果分析

经过调查与监测, 可以看出本市射线装置的使用与防护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个人防护用品配置齐全, 机房整体防护设施较好, X射线的更新使防护合格率大为提高, 工作人员操作位防护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 周围环境(包括候诊区)防护合格率升至90.62 %。对某些防护不合格的原因, 综合分析有以下几点:

4.1 防护意识不全

重自身防护轻公众及环境防护仍是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公众及环境的防护意识缺乏, 缺乏必要的投入, 不按标准装防护设施。

4.2 设计、施工中的问题

设计多为非专业人员, 门、窗设置过多, 增加了防护难度; 施工中铅板之间重叠不足、忽略门或窗框的防护等。

4.3 X射线机问题

荧光屏右侧放点片位置仍为一防护薄弱环节。

4.4 机房面积

合格率较低, 即使是经过机房改建部分仍未能达标准要求。

5 讨论

放射防护是一项有开始无结束的工作, 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权益, 提高防护水平, 应做到:

(1) 加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及防护知识的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及公众的防护意识和水平。

(2) 提高对机型更新、防护设施的投入, 陶汰性能差、防护隐患多的旧老机型, 以减少射线造成的危害。

(3) 增加监督监测频率, 认真审核, 及时改进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防护漏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要求工作人员使用防护用品, 最大限度地减少受照剂量, 保障其健康。

表 1 1990~ 2002年常熟市放射工作单位及人员情况
表 2 1990~ 2002年常熟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使用情况
表 3 1990~ 2002年常熟市医用X射线机防护情况
表 4 常熟市医用诊断线机防护水平10 a比较
常熟市医用射线装置使用与防护10年变迁
杨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