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普陀区卫生监督所
随着医疗仪器的不断更新换代,病人对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无创伤或微小创伤医疗新技术在临床的不断应用,特别是放射性介入手术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因其创伤小、疗效好、费用相对低廉而受到患者欢迎, 但介入手术时医生在X射线下曝露时间长且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品而引起广泛关注[1~2],我们于2001年4月至2002年9月对舟山市开展介入手术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防护情况及操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进行了监测,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方法 1.1 检测仪器FJ-347A X γ剂量仪;RGD-3A热释光剂量仪; TLD2000型退火炉; 探测器为LiF(Mg, Si)片。
1.2 检测方法用FJ-347A X γ剂量仪分别测试操作人员头、胸、腹、左手、右手、左脚、右脚七个部位的散射线; 个人剂量监测按《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进行监测,LiF(Mg, Si)圆形片剂经严格退火处理后装入TLD 469型剂量盒内,在每次介入手术时罝于操作人员右手臂、左胸、下腹部,如被防护衣屏蔽则把剂量盒戴于防护衣外,监测周期90 d, 测量其一年的实际受照剂量, 同时下发TLD时另加一个同批探测器作为本底样品,每个TLD)探测器内含2片LiF(Mg, Si), 扣除本底后取其平均值。
1.3 检测对象对从事放射性介入手术的临床医生(包括心内科、骨科、肝胆外科、脊柱外科、妇产科等)体表剂量进行测量。
1.4 质量控制本所FJ-347A X γ剂量仪定期经省质检部门校正,RGD - 3A热释光剂量仪经卫生部盲样比对考核, 评定值与约定真值偏差在10%以内。
2 结果 2.1 用于放射性介入手术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监测结果(表 1)4台X射线机均2台为床下管,2台为床上管,从表 1可以看出, 7个测试点中有5个测试点超过《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GB 8279 - 87)。监测结果以右手及腹部为高,最低的为左、右脚,最高的达到600 μGy/h。
分别测试其手臂、左胸、下腹部的年剂量(表 2)。介入操作人员年剂量当量在0.229~22.38 mSv·a-1、均值为2.926 mSv·a-1最高的达到22.38 mSv·a-1。
(1)从本次现场外照射监测结果可以看出, 7个监测点中有5个点超过国家标准,均值为227 μGy·h-1, 假定每年每人介入操作50次,平均每次曝光时间15 min计算,其年剂量当量为2.838 mSv,基本等同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也同侯金鹏等人的研究[3]结果相一致。
(2)介入操作者由于每月开展介入手术次数不等, 其年剂量在0.229 ~ 22.38 mSv不等,均值为2.926 mSv·a-1,虽低于国家规定年剂量限值的1/10(5 mSv·a-1), 但也明显高于1999年本市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值(0.87 mSv·a-1)4。介入操作者不同部位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下腹、左胸、手臂。
(3)由于放射性介入手术的难易不同,有的手术(如心脑血管系统选择性插管、椎间盘髓核置换摘除等)由于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医生在X射线照射悄况下暴露时间长,是导致这部分医生年剂量较高的重要原因。
(4)本次调查结果看,从事介入治疗的医生全都是临床医生,而非放射科医生, 所以对X射线机的性能不够熟悉,同时防护意识不强也是导致其年剂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5)开展介入手术的X射线机自身防护效果欠佳, 且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护用品,而且有的精细手术不便于穿着铅衣、铅帽、铅围脖长时间手术,这也是导致医生年剂量较高的另一原因。
[1] |
郑振权, 李冰, 袁庆海. 三种介入放射学操作中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监测[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1, 21: 449-450.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1.06.019 |
[2] |
李萍, 孙军, 杨东生. 放射介入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0, 20: 436.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0.06.024 |
[3] |
侯金鹂, 邓大平, 朱建国, 等.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水平与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1997, 6(4): 216-217. |
[4] |
徐孝波, 沈永康. 舟山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1, 21: 403.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1.06.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