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济南医院
放射性碘(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效果, 已被国内外广泛公认。但在临床实践中, 131I用量需要依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之不同, 需将放射性活度较高的原液分装成放射性活度较低的不同剂量的工作液供临床治疗使用。鉴于以往方法之繁琐,传统器械使用不便,并使得操作者受辐照时间过长, 有学者[1]结合临床实际需要,研制了“放射性药品微量分装器”[1](以下简称“微量分装器”)。现将其使用情况及与传统方法的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传统器械5号半针头及7号针头各一枚,1 000 μl注射器一只; 或微量可调式加样器(100 ~ 1 000μl)一只。
1.1.2 微量分装器除微量分装器一枚外,尚需1 000 μl注射器一只, 9号腰椎穿刺针两枚、5号半针头一枚。
1.2 方法和结果一般防护按常规进行。所有方法均系双手在防护铅玻璃后、在盛有放射性药品的铅罐上方操作。
1.2.1 注射器法打开铅罐,将盛有放射性药品的青霉素瓶铝封皮打孔后,插入注射器针头,注入稀释液,混匀抽取样品后拔出,加入服药杯中供患者服用。即完成一个样品之分装工作。每次操作, 均使操作者持注射器抽样的手及臂,于放射源上方受照约30 ~ 60s。
1.2.2 微量加样器法与注射器法不同的是,需将原液瓶自铅罐中取出后去除铅封、瓶盖,放回铅罐中后取样。亦存在受辐照量较大之弊端。
1.2.3 微量分装器法基于尽童减少操作环节、降低受辐照剂量、缩短分装时间之目的,研制了“放射性药品微M分装器”并申请了专利。首先将微量分装器[1]接驳注射器一只、9号腰穿针头两枚,使用时先将放射性药品原液瓶盖铅封打孔后,上方置一圆形铅板(中间制作一直径约2.0 cm“圆孔”),自圆孔中插入5号半针头平衡内外压力.将微贵分装器上接驳的与注射器垂直的9号腰穿针头自圆形铅板的“肠孔”刺入放射性药品原液瓶中,通过转向开关开启或关闭通向原液瓶之通道,即可注入稀释液或抽取工作液,直至分装完毕而不必重复穿刺或拔除针头过程。整个过程需时与微量加样器法相似。可有效避免操作者手及臂的受照。且不需要去除瓶盖之铅封。
2 结果无论穿刺次数、分装时间、受辐照面积抑或受辐照剂量,微量分装器法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从而有利于全方位减少辐射损伤。
放射性药品微量分装器,对于需要反复抽吸、反复分装的微量液体如放射性药品、挥发性药品、有毒液体等,有着操作简便快捷、分装准确、误差小、可有效降低受照剂量、挥发性气体侵害等特点。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医疗临床、医学科研、医学教学、医药化工等领域。目前该器械已经获得国家专利[1], 专利号为:ZL 0025 6961.2。
3 讨论放射卫生防护涉及多个环节,从影响机体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主要因素而言,照射剂量、剂量率、分次照射、照射部位与照射面积等在放射卫生防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 使用放射性药品微量分装器, 可通过有效地降低受照剂量、减少剂量率,极大地缩小照射面积,缩短分装时间、提髙工作效率等环节,从而提高防护效果。
除此之外,医疗临床与医学科研中经常遇到微量液体或气体的连续性分装等问题:如①各种密闭腔隙液体的抽吸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胸椎穿刺、腰椎穿刺、脓性包块穿刺,及上述过程穿刺后注入各种洽疗药物等诊疗过程; ②各种实体组织诊断性穿刺及治疗,如胸骨穿刺、骨髓穿刺、肝脏穿刺、肾脏穿刺等;③临床治疗过程中静脉注射药品的配制及稀释; ④密封、挥发性药品的微量液体分装; ⑤实验室各种液体的移液、配制等。但目前尚无从事上述工作的专用器械,放射性药品微量分装器的问世,不仅可以用于放射性药品的连续性分装,还可以用于上述治疗过程中。
[1] |
知识产权出版社.实用新型专利公报[M].2001, 10.10, 第41期.
|
[2] |
李连波, 王全鹏. 放射卫生防护[M]. 济南: 黄河出版社, 1998: 3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