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3, Vol. 12 Issue (3): 182-18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3.03.040

引用本文 

商希梅, 乔建维, 侯殿俊, 李洁清, 刘伟, 孙燕. 150例60Co γ射线工作者辐射效应分析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3, 12(3): 182-18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3.03.04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2-12-09
150例60Co γ射线工作者辐射效应分析研究
商希梅 1, 乔建维 1, 侯殿俊 1, 李洁清 1, 刘伟 1, 孙燕 2     
1.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山东 济南 250062;
2.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
摘要目的 了解60Co γ射线工作者的辐射效应, 为卫生防护监督管理部门搞好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全自动血球计数分析仪分析全血细胞。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观察分析染色体畸变和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用APAAP桥联酶标技术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射线组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遗传学指标:染色体畸变率为0.40%, 单体型畸变率为0.50%, 总畸变率为1.10%。微核细胞率为2.98 ‰, 阳性检出率(≥ 4 ‰)为26%, 是对照组(13%)的2倍。T淋巴细胞亚群主要是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结论 射线工作者机体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辐射损伤效应。提示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力度搞好防护, 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关键词60Co γ射线    生物效应    危害    防护管理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及辐照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60Co γ射线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山东省60Co γ射线机近年来增加也十分迅速, 从业人员逐年增多, 为确保他们的健康与安全, 我们对这部分人员进行了辐射损伤的分析研究, 现总结如下。

1 调查对象

射线组为我省各地、市、县级以上医疗单位从事肿瘤放疗的工作人员以及辐照中心装卸工150例, (男105例, 女45例)专业工龄1~ 35 a, 年龄20 ~ 55岁。选择近三个月内未接触射线和毒物, 无传染性疾病的献血员和医务工作者作为对照组。

2 检验项目和方法 2.1 内容

血细胞效应: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血红蛋白, 血小板。遗传学指标:染色体畸变分析和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观察。免疫功能:用APAAP桥联酶标技术测T淋巴细胞亚群。

2.2 方法

用全自动血球计数分析仪测全血细胞, 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观察分析染色体畸变和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染色体在培养前开始加秋水仙素, 37 ℃条件下培养52 ~ 56 h, 常规制片, Gimesa染色, 按WHO规定的技术标准观察, 记录畸变类型[1], 每例观察分析200个中期分裂相细胞, 计数畸变细胞数, 以百分率表示。微核测定采用常规培养法, 除培养时间为72 h, 不加秋水仙素与低渗时间短外, 其余皆同染色体制片。每例观察2 000个胞浆、胞核完整已转化的淋巴细胞, 并记录带微核的细胞数, 以千分率表示。免疫功能:按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提供试剂盒中的操作程序(略加改进)测T淋巴细胞亚群, 计数各亚群中的阳性细胞数, 以百分率表示。以上各项生物学指标均按国家统一标准, 规范化程序[2]由专人严格操作, 所有的阳性指标均由2人以上复核后方可记录。

3 结果与分析 3.1 血液系统的检查结果(见表 1)
表 1 60Co γ射线工作者血细胞效应分析结果(x±s)

表 1显示, 射线组人员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白细胞总数低于4 ×109/ L或高于10 ×109/ L者共18人, 占受检人数的12%, 是对照组(2.4%)的5倍。经过检验白细胞总数及异常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1), 而血红蛋白、血小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

3.2 60Co γ射线工作者细胞遗传学效应的分析结果(见表 2)
表 2 60Co γ射线工作者细胞遗传学效应分析结果

表 2显示, 射线工作者的染色体型畸变率为0.46%, 单体型畸变率为0.50 %, 总畸变率为1.10%, 明显高于对照组(0.14%, 0.18%, 0.48 %), 经χ2检验,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01)。在畸变类型中单体断裂占总畸变率的45%, 其次是无着丝点断片、断裂占40%, 双着丝点和环仅个别人员可见, 占总畸变率的5 %。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测定结果:放射组为2.98 ‰, 阳性检出率(≥4‰)为26%,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 统计分析,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01)。

3.3 60Co γ射线工作者免疫功能检测结果(见表 3)
表 3 60Co γ射线工作者T细胞亚群测定结果

表 3显示, 射线组人员的T细胞亚群中, CD3、CD4、CD8以及CD4/ 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比值异常者33人, 占受检人数的22%, 差异有显著性(P < 0.01)。

3.4 不同放射工龄60Co γ射线工作者辐射效应分析结果(见表 4)
表 4 放射工龄与辐射效应的关系

表 4可知, 各工龄段工作人员的各项生物学指标异常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阳性检出率与放射工龄有一定关系, 但不是工龄越长, 检出率就越高, 低工龄段组与高工龄段组间异常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 > 0.05)。

4 讨论

研究证明, 辐射损伤的主要表现是电离辐射所致的自由基及一系列DNA的损伤和生物膜的损伤、免疫功能及对造血功能的损伤[3]。作者对150例60Co γ射线工作者的血液、遗传、免疫功能等各项生物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近几年防护措施的改进及专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 但从业人员的辐射损伤效应仍存在。主要表现出白细胞总数的减少, 研究资料证明, 人体造血系统对射线最为敏感, 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 出现变化最早的是造血系统, 职业放射损伤是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 而职业群体的血细胞变化特点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降低, 以及血红蛋白、血小板的下降, 本次调查结果, 基本符合上述变化规律。国内外学者研究证明, 长期小剂量照射可引起染色体的畸变, 微核细胞率的升高, 到目前为止, 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测定仍是估算生物剂量的可靠指标。作者对150例60Co γ射线工作者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从业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细胞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 染色体畸变主要是一次击中产物的断片、断裂、单断为主的非稳定性畸变, 基本符合小剂量照射的特点[6]。微核测定结果表明, 放射组微核细胞率(2.98 ‰)及阳性检出率(≥4 ‰)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微核分布以一个细胞中含2个以上微核为主, 核碎解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我们认为, 微核细胞率的升高, 不能完全排除环境、药物等诸多因素协同作用导致的DNA损伤。

免疫功能检查:研究证明淋巴细胞是具有复杂功能的不均一群体, 而T细胞亚群对机体的免疫应答、调控和维持免疫稳定具有重要作用[4], 检测CD4/ CD8之间的比值有助于了解机体免疫调节功能, 通过对60Co γ射线工作者的T细胞亚群测定结果表明, 各亚群组及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尤其CD4/ CD8比值,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01), 说明从业人员免疫功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除染色体以外的各项生物指标中的异常值与放射工龄无相关性, 我们认为这与近几年有些基层单位只看重经济效益, 工作量大有关。工龄短者大部分是新上岗上员, 这类人员防护意识淡薄, 操作技术不熟练, 曝光时间长易造成损伤。16 ~ 25 a工龄段组异常率高于其他工龄组, 据分析, 这部分人员是工作中的技术骨干, 工作时间长, 累积剂量大, 造成的辐射效应明显。对于25 a以上工龄者, 大多数都不直接操作, 过去造成的损伤已基本恢复, 尤其是一些不稳定性畸变的染色体更易随时间的延长而修复或丢失而递减。

综上所述, 60Co γ射线从业人员已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损伤。建议有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健康管理, 在改善防护条件的同时, 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加强防护知识培训, 定期健康查体, 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Buc Γton KE.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human chromosome aberration[R].WHO 1973.
[2]
染色体、微核、血液专题组. 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的辐射效应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 4(5): 36-48.
[3]
刘及. 放射损伤学[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1.
[4]
刘树铮.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某些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7, 4(7): 241.
[5]
白玉书. 60Co 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的淋巴细胞微核与剂量的关系[J]. 遗传, 1982, 4(3): 7.
[6]
黄权光, 史纪兰, 商希梅, 等. 医用X线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J]. 辐射防护, 1984(5): 377.
表 1 60Co γ射线工作者血细胞效应分析结果(x±s)
表 2 60Co γ射线工作者细胞遗传学效应分析结果
表 3 60Co γ射线工作者T细胞亚群测定结果
表 4 放射工龄与辐射效应的关系
150例60Co γ射线工作者辐射效应分析研究
商希梅 , 乔建维 , 侯殿俊 , 李洁清 , 刘伟 , 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