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的监测, 是除工作场所的空气照射剂量率测试外, 获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水平的另一有效手段。本文对1996~ 2002年度洛阳市从事医用诊断X射线、核医学、放射治疗、工业探伤、密封源其他应用、医用加速器、其他科研用射线装置等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 仪器与方法 1.1 仪器材料监测仪器为RGD-3型热释光剂量仪、HWV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 热释光剂量计为LiF(Mg, Si)片或LiF (Mg, Cu, P)玻璃管, 个人剂量计外壳为塑料长方形, 由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提供。
1.2 方法依据《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1]的要求进行。受测人员于工作时在外衣左胸前佩戴一只个人剂量计, 监测周期为三个月。本底值采用同批量探测器存放于本实验室内与到期回收的探测器一同测定。监测结果扣除本底值。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见表 1)由表 1可见1996 ~ 2002年度共监测2 026人次, 总的集体剂量当量5.858Sv/人, 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1997年3.856 mSv/a, 最低为2001年1.427 mSv/a, 其中年剂量在5 mSv以下的有1 910人, 占监测人数的94.03 %; 年剂量在5 ~ 15 mSv的有97人, 占监测人数的4.79%;年剂量在15 ~ 50 mSv的有24人, 占监测人数的1.18%;无年受照剂量大于50 mSv者。
2.2 不同工种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见表 2)从表 2可见受照剂量最大的是密封源其他应用的工作人员, 人均年剂量当量为3.920 mSv/a, 其次为从事放射治疗的人员, 人均年剂量当量为3.213 mSv/a。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的人员年剂量在5 ~ 15 mSv占2.07%, 年剂量在15 ~ 50 mSv占0.48 %; 从事核医学、放射治疗、医用加速器和科研用其他射线装置的工作人员年剂量均在5 mSv以下; 从事工业探伤(包括X射线、γ射线)人员年剂量在5 ~ 15 mSv占7.13%, 年剂量在15 ~ 50 mSv占0.94%;从事密封源其他应用人员年剂量在5~ 15 mSv占7.04%, 年剂量在15~ 50 mSv占3.18%。
3 讨论洛阳市1996~ 2002年共监测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2 026人次, 人均年剂量当量为2.891 mSv/a, 明显低于职业照射年剂量限值的1/10, 略高于全国监测的结果[2]。依据ICRP辐射防护的基本标准及ICRP的建议[3], 把剂量当量限值的1/10定为记录水平, 洛阳市受测人员的94.03 %均在记录水平以外, 说明洛阳市放射工作单位和个人的放射防护工作做的较好。
7年来洛阳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受照剂量超过15 mSv累计有24人, 其中3人为医用X射线诊断人员, 7人为工业探伤人员, 14人为密封源其他应用人员, 依据ICRP的要求, 对剂量超过年限值3/10的要进行调查, 经调查其原因为: ①3名医用X射线诊断人员工作场所防护条件不符合国家要求, 无隔室防护, 透视及拍片时, 工作人员操作位剂量较大, 责令改进后, 已达要求; ②7名探伤人员系现场探伤作业, 无探伤室防护, 虽然加大防护距离, 但操作位经监测, 剂量较大; ③14名密封源其他应用系1997、1998年小浪底工程密湿度计测量人员, 密湿度计表面剂量为47.2 ~ 56.6 μGy/h, 1 m处剂量为2.2 ~ 4.0 μGy/h, 人员工作量大, 人员靠近密湿度计距离较近(0.5 m以内), 接触时间较多, 而使受照剂量增加。
综上所述, 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不仅能了解其实际受照情况, 还能为改进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但是从洛阳市7年来个人剂量监测情况来看个人剂量监测率偏低, 最高是1998年46.73 %, 近年来监测率下降较多, 2002年监测率仅为22.27 %原因有①放射工作人员每个人的思想认识水平不等, 经多年来长期连续佩戴剂量计, 部分人员开始不乐于接受监测, 不认真佩戴剂量计; ②县、乡级放射工作单位经济落后, 交通不便; ③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不佳, 不愿支付监测费; ④个人剂量监测投入的人力较少, 单靠企业按时送剂量计, 很难提高监测率。因此要做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必须要加强管理, 强化单位和个人放射防护的法律意识, 才能使本项工作不断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1] |
GB 5294-85,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S].
|
[2] |
张良安. 我国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剂量水平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2, 12: 增刊-6. |
[3] |
李士俊. 电离辐射剂量学[M]. 第二版.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6: 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