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呼伦贝尔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资源分布及卫生防护工作现状, 探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放射防护监督管理, 1998~2001年, 我们对全市166个医疗机构正常使用的223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进行了调查与防护监测, 现报告如下。
1 调查项目根据调查内容我们设计完善了放射工作单位防护管理档案, 对放射工作单位逐一进行实地调查及防护监测, 调查及监测结果均记录在各单位的防护档案中。
1.1 登记项目 1.1.1 诊断X射线机状况包括型号、制造厂家、出厂日期、容量及防护配件状况等。
1.1.2 机房状况包括面积、位置、门窗防护、墙壁防护、通风设施及指示灯状况、有无警示标志等。
1.1.3 防护设施状况是否隔室操作, 有无防护铅房、铅座椅及铅手套、铅围裙等个人防护用品, 有无配备患者防护用品。
1.1.4 邻室及候诊区状况邻室人员状况, 候诊区是否有防护设施。
1.2 监测项目①立位透视防护区监测。②卧位透视防护区监测。③摄片曝光时操作位置辐射水平。④隔室透视时操作位置辐射水平。⑤机房门窗外辐射水平。⑥邻室及候诊区辐射水平。
2 仪器与方法使用FJ-347A Xγ剂量率仪及FD-3013A辐射剂量仪, 按照GB 8279-87[1]及卫生部34号令[2]的附件《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和评价。仪器使用前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
3 调查结果 3.1 基本情况调查全市166个医疗单位正常应用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223台。X射线机的容量范围100~1 000 mA, 分布情况见表 1。X射线机出厂日期分布在1965~1999年, 型号繁杂, 其中80年代产品占72%。受经济条件及技术条件的限制, 旧型、容量小及防护设施不完善的X射线机多分布在基层医疗机构; 新型、大容量及防护完备的多分布在旗市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地市级医疗机构X射线机的防护设施基本完备。
机房位置大多数符合要求, 一般是设在楼房的底层或平房一角。内外墙壁厚度一般不少于37 cm, 砖石结构。机房窗户的高度多未考虑防护的需要, 与普通房舍相同, 并且窗户采取防护措施的极少。机房均没有安装通风设施, 只能采取自然通风。机房门防护多采用0.5~2 mm铅板夹层防护。此外, 仅有2个单位配有简单的患者用防护用品, 所有的应用单位均未在候诊区设置专用防护设施。其他情况见表 2、表 3。隔室遥控操作的X射线机未列入表 3。
7台隔室遥控操作的X射线机防护监测项目全部合格, 其他X射线机的防护监测结果见表 4。
因防寒需要, 本地区建筑物内外墙壁厚度都在24 cm以上, 砖、混凝土结构, 监测与机房相邻的房间或场所也未发现辐射水平超标, 因此各应用单位机房的四周墙壁基本符合防护要求。机房门防护的总体合格率为63%, 机房门没有防护或防护不合格的同样也集中在基层医疗机构。很多单位的候诊区设在临近机房门的区域, 机房门的防护不合格导致候诊区辐射水平偏高, 额外地增加了患者或陪护人员的受照剂量。有56%的X射线机因机房窗户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窗户高度设置也不合理, 窗外泄漏辐射水平超标。此外, 仅有9%的机房外设警示标志、16%的机房工作指示灯状态良好。
4.2 立位透视防护立卧位透视防护区监测不合格的原因, 多是因屏周防护设施的不合理或老化、缺失造成的; 摄片操作位置辐射水平偏高, 原因是部分基层医疗单位无防护铅房, 或铅房封闭不严、铅板拼接有漏洞等原因造成, 可通过防护改造或增加防护设施加以解决。
4.3 今后工作重点今后X射线机防护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基层医疗机构, 设法增加基础防护设施投入, 要对患者、陪护及其他人员受到的医疗照射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要求各应用单位配备患者防护用品, 控制候诊区辐射剂量, 规范机房警示标志及工作指示灯。
4.4 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通过严格执行预防性卫生监督有关设计审查、施工监督及竣工验收的有关规定, 重点控制新建机房面积、门窗防护及周围房间功能设置, 并保障防护设施的合理配备和应用。
[1] |
GB 8279-87,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S].
|
[2] |
卫生部34号令,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