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已经于200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是我国卫生领域的第九部法律。它的问世, 将在职业病防治、劳动者健康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因此, 放射卫生属于职业病防治法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 放射卫生监督适用职业病防治法。在此之前, 放射卫生监督依据的是国务院1989年颁布施行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以下简称放射防护条例), 而现在, 放射卫生监督将依据这两部法律法规。由于这两部法律法规立法的侧重面有所不同, 因此, 放射卫生监督在适用这两部法律时应该有所区别, 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1 两部法律法规中主要相同的放射卫生法律规定两部法律法规都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因此在主要的预防措施方面, 规定有相同之处, 在法律适用上是等同的。
1.1 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制度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 其放射防护措施,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 是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基本原则。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 放射防护条例第六条, 对此都作出了规定。
1.2 申报许可证制度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 用人单位设有职业病危害项目的, 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 接受监督; 放射防护条例第五条规定, 国家对放射工作实行许可证登记制度, 这些规定, 是预防工作最基本的制度。
1.3 监测制度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 放射防护条例第八条(三)项, 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具备监测仪器, 并有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工作。
1.4 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定期体格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教育培训等内容, 这体现在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三十二条、三十三条, 放射防护条例第二十条、二十一条当中。
1.5 防护管理制度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应当有卫生管理组织机构, 负责本单位日常防护工作, 这是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放射防护条例第十条规定的, 管理的内容比较多, 这里不一一列举。
2 职业病防治法中有关放射卫生的新的法律规定相比放射防护条例, 职业病防治法中的一些条款, 增加和完善了放射卫生的法律规定, 使放射卫生监督更加有法可依。
2.1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这是职业病防治法整个第四章的内容, 这些规定, 使职业病管理有了法定依据。因为放射病属于职业病的一种, 所以放射病诊断和放射病病人保障, 也要照此规定进行。这些规定, 是放射防护条例所不能涵盖的内容。在这一章里, 明确规定了职业病的诊断原则、方法、程序、诊断机构以及职业病病人依法享有的相关待遇等。
2.2 知情权的规定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 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 操作规程, 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 第三十条规定, 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 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不得隐瞒或者欺骗。这些规定, 将更加有效地维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具体到放射卫生监督中, 放射工作单位也必须履行上述义务, 否则将受到相关条款的处罚。
2.3 法律责任虽然放射防护条例也有处罚的规定, 但规定比较笼统, 且没有实施细则, 在放射卫生监督工作中不便于操作。而职业病防治法对于法律责任规定的比较具体, 什么样的行为应当受到处罚, 处罚的种类和程度, 都作了明确规定。例如, 单位未按规定组织健康检查的, 卫生行政部门可以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 责令限期改进, 给予警告, 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 5万元以下的罚款。在放射卫生监督中有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应当适用职业病防治法。其原因有二:一是前面说的规定具体, 便于施行; 二是从法律效力来说, 职业病防治法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订通过, 其效力高于国务院颁布的放射防护条例。
适用法律准确是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放射卫生监督中如何准确适用职业病防治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 为放射卫生监督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法律武器, 放射卫生监督工作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