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以下简称CT)是到目前为止, 由卫生部公布的八种大型医用设备之一, 也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应用最为普遍的设备之一, 在患者疾患的诊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保证CT的应用性能及其临床照片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卫生部及省卫生厅的要求, 从1998年9月起, 我中心对省内已安装运行的CT进行了全面的应用性能质量检测及临床照片影像质量评估, 现将175台CT的临床照片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的收集及评估因我省CT机拥有量较大, 地域分布广, 交通条件差, 我们对临床片的评审采取了“逐一抽片集中评估”的方法。临床照片的抽取, 严格按照卫生部规范[1]的要求, 抽取了每台CT在检测之日前2个月内, 头部(含骨窗和脑窗)、胸部(含肺窗和纵隔窗)、腹部(软组织窗)、腰椎(软组织窗和骨窗)共4个部位7个窗的临床照片, 且每一个窗下所包含的断层数不低于6层。除满足卫生部规范要求外, 还要求所抽取的7个窗的临床片中, 每一个窗下所包含的单幅断层图像不低于6幅, 以免评估过程中因组合图像损失细微结构而影响对该片的客观评价; 对抽检的临床片, 要求将医院名称、机器型号两项内容用医用胶布在片子的正反面粘贴加以覆盖, 然后把临床片编号后递交给专家组评估, 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
2 结果与分析从表 1中可以看出, 我省运行的CT中一手机的比率仅为43.4%, 这与我省的整体经济水平有关。在一手机的配备中, 省级医院拥有率100%, 其次为地市级医院75%, 一手机拥有率最低的是县区级医院22.1%, 这与各级医院的收入水平和CT的使用频率有关。在临床照片评估结果中, 甲级片率最高的是省级医院63.6%, 其次是地市级医院15.0%, 其余各级医院甲级片率均低于平均水平10.3%。除省级和乡镇医院外, 各级医院乙级片率与整体水平(73.1%)大体相当。县区级医院中有24.2%的临床片不合格(丙级片), 达不到卫生部评审规范的要求, 企业医院以16.0%居第二位, 与整体水平相近。在一手机中, 省级医院甲级片率为63.6%, 其次是地市级医院20.0%, 乙级片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一手机临床片总体不合格率较低, 仅为7.9%, 但值得注意的是, 县区级医院一手机临床片中有19.0%不合格, 这大体上反映了各级医院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CT的应用性能质量状况。在二手机中, 只有一台CT的临床片被评为甲级, 乙级片率为75.8%, 略高于一手机, 绝大部分的丙级片也都集中在二手机中, 县区级和企业医院的二手机中有四分之一的临床片不合格, 地市级医院二手机临床片不合格率也达到10%。
通过综合性医院与中医类医院CT临床片的评估结果(表 2)可以看出, 各类医院一、二手机的结构比例没有明显的差别, 所有的甲级片都集中在综合性医院, 中医医院的临床片不合格率为29.4%, 几乎是综合性医院的两倍, 比整体水平高出12.8%, 一、二手机分别统计, 也显示了这种趋势。特别是在中医医院的二手机中, 有高达40%的临床片达不到卫生部评审规范的要求, 这是因为中医系统的医院收入明显低于同级综合性医院, 所购置的二手CT往往生产时间更早, 应用性能质量更差, 同时, 操作技术人员也相对缺乏。表 2中, 中医院4台临床片不合格的二手机都是80年代初、中期的产品, 其应用性能质量也有多项指标不合格, 所拍临床照片根本满足不了临床诊断的需要。
我省地处内陆, 经济水平的限制造成CT新旧结构不理想, 与沿海地区相比[2]二手机所占比例(56.6%)太大, 这主要是在90年代CT机配置高峰期时, 在购置经费欠缺的情况下, 不少医院(包括很多地市级医院)选择了二手机。如今因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和要求, 对临床片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各级医院应该充分认识到硬件质量在临床片质量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积极考虑更新换代。
3.2 CT机日常维护差目前, 绝大多数医院自身没有能力对CT进行维修, 各保修公司技术水平又参差不齐, 每年巡回检查, 维护频率低。检测中了解到, 几乎所有的二手机都是由生产厂家以外的维修公司承保, 其技术水平及配件来源不尽理想, 个别的医院甚至没有买保修, 这样一来, CT的维护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检测中发现有一台CT购置后使用了三年未做过任何维护, 竟然连CT值都没有作过校正, 致使CT值偏差达30 HU以上, 多项性能指标不合格, 直接影响到片子的临床诊断意义。
3.3 操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各级医院中, 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尤其是县及县以下医院最为明显。操作人员技术水平高, 在二手机上也可以作出好片子, 如二手机中唯一的一份甲级片, 其机型就是80年代中期出厂的。检测过程中了解到, 有的CT操作人员原来从事普放工作, 购置CT后, 到上一级医院进修操作和诊断3~6个月, 有的甚至只是经销售商的培训人员进行了不足10天的操作技术培训就上岗, 根本就谈不上执有卫生部规定的大型医用设备技术人员上岗证, 其操作技术及诊断水平亟需提高。分析临床片不配合的原因可以看出, 除因硬件引起的伪影、图像颗粒粗糙、分辨率差外, 其余原因大多是扫描条件选择不当、调窗技术差、照像技术不规范、暗室处理技术差引起的图像质量差, 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而被判为不合格。归根结底, 要想提高临床片质量, 在加快对CT机的更新和加强日常维护的同时, 还应加强对人员的操作技术培训。
[1] |
全国大型医用设备应用技术评审委员会,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检测与评审规范[Z], 1998.
|
[2] |
林春培, 翁振乾, 黄海潮, 等. 福建省CT机基本状况与放射防护管理对策[J]. 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4): 202-203.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1.04.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