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从1993年起实行省、市两级分级管理。现将省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1993~1999年的受照剂量进行总结和分析。
1 监测方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按国家标准[1]采用热释光测量方法。剂量元件为高灵敏度的LiF (Mg, Cu, P)粉末和LiF (Mg, Cu, P)玻璃管。测量仪器为北京核仪器厂的FJ-377、FJ-427及防化研究院的RGD-3。一般以季度为监测周期, 剂量计的发放(回收)主要为自取(送), 剂量计佩戴于工作人员的左前胸。另外, 对每个单位的非放射工作场所亦都布放本底剂量计作扣除环境本底用。
2 质量控制① 使用最佳条件下的热释光测量仪测量, 玻璃管定期筛选。②连续几年参加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比对实验, 结果优秀。③对测量的可疑数据及时调查并剔除虚假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剂量水平及其频数分布到1999年, 每年监测的省管放射工作人员约有1 500人左右, 表 1为1993~1999年间个人剂量监测的剂量水平和频数分布。表中可看出, 自1993年以来, 省管放射工作人员监测人数大体上是逐年增加至相对稳定的, 到1999年已达1 500多人。7 a间集体有效剂量为5.903 man· Sv, 人均年剂量为0.290~0.878 mSv·a-1, 平均为0.79 mSv·a-1, 明显低于已公布的1995年的全国平均水平(1.5 mSv·a-1)[2], 也大大低于放射性职业照射剂量限值的1/10。表中亦可见, 各年剂量频数分布在小于5 mSv的人占所监测工作人员的绝大多数(95.9%~100%), 年剂量大于15 mSv的人占监测人数的比例仅为0.4%, 由表 1可见, 集体剂量当量自1994年, 特别是1995、1996年均较前一年有大幅增加, 而1996年以后则相对稳定。一方面是由于1993~1995年间监测人数的成倍增长, 另一方面, 1994年起增加的核设施(承包商检修人员)及工业探伤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加, 而这两类人员对集体剂量的贡献均较大(见表 2)。
由表 2可看出, 7 a间各工种的年剂量均在年限值的1/2以下, 不同工种人员的年人均有效剂量为0.276~3.210 mSv·a-1, 平均为1.054 mSv·a-1。受照剂量最高的是非密封源应用, 为3.201 mSv·a-1; 其次是核设施人员为2.382 mSv·a-1; 核医学与工业探伤分别为1.262 mSv· a-1和1.003 mSv·a-1, 这两类人员的受照剂量的测量结果低于福建省1991~1997年(分别为3.33 mSv·a-1、1.11 mSv·a-1)[3]的值; 和广州市1990~1999年的测量结果(核医学为0.797 mSv ·a-1, 工业探伤为1.585 mSv·a-1)比较, 则省管单位核医学的年人均剂量高于广州市的结果, 而工业探伤低于广州市的测量结果。其余工种受照剂量较低, 依次为密封源其他应用、放射治疗、射线装置生产、非医用加速器、辐照应用。
4 讨论从表中可见, 对集体剂量有较大贡献的主要是核设施、放射治疗及工业探伤, 而核设施的人均年剂量又相对偏高, 所以降低这些人员的受照剂量能有效地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集体剂量。对人均年剂量相对较高的非密封源应用则希望能从防护角度进一步降低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1] |
GB 5294-85.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S].
|
[2] |
王其亮. 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 7(4): 250. |
[3] |
赖苏克, 陈纪溪, 黄文成, 等. 1991~1997年福建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9, 19(6). |
[4] |
黄润玲. 广州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J]. 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3): 160.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1.03.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