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掌握了解长期小剂量或低剂量率照射条件下,X射线对职业人员健康影响,我们于2001年4月对枣庄市212名医用X射线工作者(以下简称放射人员)进行了全面健康检查。
1 检查内容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全市不同医疗单位放射人员共检查212人,其中男性170人,女性92人。年龄最大58岁,最小20岁,平均36.7岁。放射工龄最长38 a,最短不足1 a,平均12.15 a,另选正常健康无射线接触史的133名对照人群。
1.2 检查项目询问病史和自觉症状,临床检查主要有内科、皮肤科、眼科、五官科等,实验室检查主要有WBC、RBC、PLT等常规检查,微核及免疫功能(IgA、IgM、IgG)。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觉症状与体征受检者以神经衰弱征候群为主,以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嗜睡等较为多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01),在放射人员中,神经衰弱征候群的检出:0a以上放射工龄检出率高于10 a以下,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 < 0.01)。
2.2 体征放射人员齿龈出血,手部皮肤改变(包括:皮肤干燥、弹性下降、皮肤角化、皲裂等有一项改变者列为阳性),指甲改变(包括指甲纵脊、色素带、甲根充血等,有一项改变列为阳性)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 < 0.01),在放射人员中,上述指标均有随放射工龄增加而阳性体征增高的现象。
2.3 眼晶状体本次检查,放射人员晶体混浊人数64人,阳性率33.96%,显著高于对照组阳性率6.77%的水平,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01),晶状体混浊以点状、粉尘状为主。其次为片状,有5名放射人员有空泡形态改变;晶体混浊率随放射工龄的增加而增高,病变程度随工龄增长而严重,在本次查出的4例疑似放射性白内障人员中,其放射工龄均在20 a以上(详见表 1)。
![]() |
表 1 放射工作人员症状与体征变化 |
![]() |
表 2 放射人员血常规、淋巴细胞、微核及免疫功能变化 |
本次所查血液学指标:放射人员WBC、RBC、Hb、PLT,阳性率分别为8.49%、17.92%、16.51%和2.83%。与对照组人员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不同放射工龄人员比较:WBC阳性率20 a以上放射工龄组阳性率低于20a以下者,二者差别有显著性(P < 0.01),其他血液变化指标在各工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 而本次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查表明,放射人员微核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放射人员微核阳性率有随放射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2.4.2 免疫功能指标检查在所查的免疫学指标中:放射人员IgA、IgG、IgM阳性率分别为:18.4%、9.43%和4.72%,与对照组人员相比差别无显著性。
3 讨论(1) 放射人员长期接受小剂量X射线引起的机体损伤,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出现内部器官机能失调,临床症状以乏力、头晕、失眠、食欲不振为主,本次检查结果与各地相关报告相一致,在体征方面,放射人员皮肤、指甲改变,眼晶体混浊等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人员,且表现出随放射工龄的增加而增多或加重的现象,说明长期小剂量的射线照射对放射人员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放射法规,做好放射人员健康监护,减少放射人员的损伤仍是我们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
(2) 造血系统的变化是慢性小剂量受照群体损伤最常见的客观指标,而在本次检查中,WBC、RBC、PLT、Hb等指标的改变与对照组人群相比无显著性差别,在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有文献报告[1],认为小剂量能刺激免疫功能,中等以上剂量全身照射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本次检查表明,所查的几项免疫指标放射人员与对照人员相比改变无显著性差别。以上表明,慢性小剂量照射发生的生物效应,是损伤与修复同时存在的动态过程,是一种可逆性变化。近年,随着放射防护条件的改善,98%以上的放射人员受照剂量低于放射人员剂量限值(50mSv)1/10以下的水平,从事放射工作日益成为一种较为安全的职业,但从放射人员眼晶体及淋巴细胞微核的改变可反映出慢性小剂量的累积对机体依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辐射损伤,放射人员细胞遗传学效应是较为明显的。
[1] |
赵良玉, 王刚垛, 闫永建, 等. 医用诊断X射线对作业者免疫功能影响的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1997, 6(1): 5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