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1998年被卫生部命名为达标市(地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达标以后,如何巩固、提高、推广示范成果,赤峰市作以下总结,并提出了今后打算。
1 现状赤峰市现有放射工作单位359个,射线装置431台,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单位29个,放射性同位素总活度约14×1012Bq,放射工作人员245人。实施放射卫生综合监督管理示范活动以来,逐步规范监督监测工作。全市射线装置、放射性同位素全部建档,许可登记发证率100%。每两年对医用射线装置进行一次检查监测,防护合格率达90%以上。每两年进行一次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体检率20%以上,每年对200名以上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2 措施 2.1 制订实施方案制订了《赤峰市放射卫生综合监督管理示范成果巩固提高推广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下发至各旗、县、区和有关单位。
2.2 加强领导市卫生局成立领导小组,分管局长任组长,各旗、县、区成立相应组织,各放射工作单位也健全组织,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了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
2.3 加强放射防护管理坚持放射工作许可证制度,结合年度监测对放射工作场所进行一次综合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对新、改、扩建放射工作场所及时审查验收,2000年度审验18处,预防性监督覆盖率100%。制订了《赤峰市乡镇苏木卫生院放射防护管理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具体的防护要求,市卫生局计划组织检查验收。努力提高监督覆盖率,在检查中发现有未经许可使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现象。我们正和有关部门协调,拟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清查,重点是社会(个体)办医用射线装置和水泥、煤炭行业用料位计、核子秤。协助自治区放射防护所对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新建辐照食品厂进行指导,参与了选址、设计的论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2.4 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坚持放射工作人员合格证制度,1999~2000年新办放射人员证105个。提高体检覆盖率。1999年度体检450人,体检率74.6%,是历年最高的一年。举办放射防护法规和影像质量学习班一期,98名放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学习。组织了从事放射工作20 a以上人员休假疗养。重新登记、核实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将个人剂量连续监测纳入考核目标,每年适当提高比例,使连续监测制度逐步落实。
2.5 放射源管理协助自治区监督所对全市所有的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重新审验办证。结合安全大检查,配合公安部门对放射源的安全使用管理进行抽查,补办许可证2个。针对某些废弃的放射源无人管理的现状,与有关部门协商,将12枚放射源永久封存。
3 体会 3.1 领导重视是加强放射卫生工作的保证提高示范成果,得到自治区卫生厅和防护所的肯定和支持。自治区防护所专家多次来我市指导工作,市卫生局非常重视,分管局长亲自抓放射卫生工作,使多项措施在基层得到落实。
3.2 依法管理是做好放射卫生工作的关键认真贯彻国务院44号令[1],建立起严格的许可登记制度和放射工作人员证制度。多年来,射线装置的"三建项目"预防性监督覆盖率达100%。2000年和公安部门协作,对放射源应用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发现个别水泥厂无证使用放射源,立即进行了补办。并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水泥、煤炭行业为重点的放射源应用情况大检查,使放射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3.3 人员素质是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放射卫生监督工作实行了分级管理。结合不同阶段的工作实际,举办不同类型的学习班,不断提高放射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素质。
3.4 增加投入是提高监督能力的条件1991年至1998年,我市放射卫生工作没有增加投入,原有的设备仪器又大多年久失修,亟需更新,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不能提供资金。1998年巩固、提高、推广示范成果活动开展以来,我所从业务创收中加大"发展基金"提取比例,又采取职工集资等办法,筹集经费10余万元,购置了X射线巡测仪、小剂量γ仪、B超、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血流变等仪器,填补了小剂量低本底的监测和部分检验检查项目的空白,增加了服务能力,增强了发展后劲。
3.5 改革创新是发展放射卫生工作的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在放射卫生工作方面远有规划,近有措施,力争每年有创新,年年有重点,近年来先后抓了放射工作人员体检、培训,旗、县、区级以上单位放射防护的提高,今年正在搞乡镇级单位的放射防护达标,放射源应用摸底调查,以后将陆续开展受检者防护,影像质量控制、监测,提高个人剂量连续监测比例,逐步开展建筑材料的监管等项目,提高示范市管理水平。
[1] |
国务院44号令,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