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执行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规定》, 及时了解和控制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为放射职业病诊断提供必要的剂量依据, 淮安市从1988年就参加了江苏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的抽查工作, 1990 ~ 1999年对整个市区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进行了监测。1999年又增加了县级以下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的调查监测, 下面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1 仪器和监测方法 1.1 仪器TLD-2000B型远红外精密退火炉, RGD3型热释光测量仪, 经国家标准实验室标定, 满足国家标准[1]要求。LiF (Mg, Cu, P)热释光探测器。
1.2 方法个人剂量监测遵照国家标准[1]进行, LiF(Mg, Cu, P)热释光粉热处理后(退火温度为240 ℃±0.5℃), 3倍测量量灌装于直径3 mm、长20 mm的圆形塑料管中, 市区直接发放给每一位被测者并装入编好号码的剂量盒中, 县级以下的个人剂量计以邮寄的方法进行。规定被测者统一将剂量探测器置于左胸前。同时每次附有本底探测器跟随。监测周期为一个月。每一个探测器测两次, 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2 结果我市目前有放射工作人员共549人。其中市区167人, 从1990年到1999年年均个人剂量当量见表 1。县级以下228人, 1999年开始个人剂量的监测工作, 其年剂量当量为1.16 mSv。全市有98.4 %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值在国家限值(50 mSv)的1/10以内, 另外还有1.2 %在(5 ~ 15 mSv之间)国家标准限值的3/10以内。15 ~ 50 mSv的, 大于50 mSv的分别约占0.2%、0.2%。各类放射工作人员平均个人年剂量当量见表 2。
![]() |
表 1 1990~ 1999年淮安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 |
![]() |
表 2 淮安市区1990~ 1999年各工种平均年均个人剂量当量 |
表 1可以看到淮安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普遍较低, 工作环境是安全的。平均年剂量当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与近几年来对整个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管理普遍加强, X射线机的防护改装和防护条件改善有关。但我市对县级以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起步较晚。其个人剂量明显比市区高, 这与县级以下医院医用诊断X射线人员工作条件相对较差, 工作人员相对少而工作量相对大等有关。表 2表明, 各类放射工作人员中X射线诊断的工作人员对集体剂量当量贡献最大, 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工业探伤工作人员年平均个人剂量最高, 我们必须继续重视对这类人员个人剂量的监督监测。
4 今后工作值得重视的事项。(1) 今后除继续做好市区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外, 要加强对县级以下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 以便及时了解基层医院的放射防护情况, 督促放射工作单位改善工作环境, 增加放射防护投入。同时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 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2) 加强监测信息的交流。对月剂量“较大”者进行跟踪调查, 以便去伪存真。对年剂量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的, 首先, 根据剂量数据对需要医学监护的人员及时进行体检及医学处置; 其次, 对确属防护差的场所、机器(或同位素)则以监督意见书形式要求超标单位限期整改。对违章操作人员及单位, 视情节轻重, 提请卫生行政部门分别做出批评教育, 限期改进。
(3) 对监测系统要定期刻度核定并进行质量控制, 保证监测结果的正确可靠, 在放射工作单位及工作人员积极配合下, 共同做好全市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监测工作。
[1] |
GB 5294-85,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