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01, Vol. 10 Issue (4): 242-24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1.04.046

引用本文 

乔建维, 商希梅, 侯殿俊, 刘伟, 李洁清, 杨淑芳, 王宁.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血细胞效应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4): 242-242.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01.04.04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1-03-27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血细胞效应分析
乔建维 1, 商希梅 1, 侯殿俊 1, 刘伟 1, 李洁清 1, 杨淑芳 2, 王宁 1     
1. 山东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山东 济南 250062;
2. 济南军区医学科学研究所, 山东 济南 250014

电离辐射可导致机体造血系统损伤[1, 2], 急性照射或长期小剂量照射后, 血细胞损伤效应出现得早而且明显[3]。为深入了解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外周血细胞的变化, 我们对从事介入放射学诊断、治疗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全血细胞分析研究。

1 观察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介入放射组为山东省县级以上医疗单位, 从事介入放射学诊断、检查、治疗的医护人员159例(男127例, 女32例), 年龄范围22~60岁。介入放射工龄1~15 a, 年个人剂量范围监测结果为0.21—28 mSv。对照组:为近期内不接触射线或毒物, 无传染性疾病, 身体合格献血员100例(男60例, 女40例), 年龄范围为30~50岁。普通射线组:为一般接触射线工作者200例(男159例, 女41例), 年龄范围22~66岁。

1.2 检查的项目与方法

用F-820血球计数分析仪测全血细胞。

1.3 统计分析方法

用T检验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和其他射线接触者及对照组血象变化

(表 1, 2)结果表明, 前二组白细胞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但介入放射组和普通射线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WBC、Hb、PLT两放射组异常值出现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表 1 外周血细胞测定结果(x±s)

表 2 外周血细胞异常值统计结果
2.2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放射工龄与血象的关系(表 3)
表 3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工龄与血象的关系(x±s)

表 3显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指标, 随放射工龄增加有逐渐降低趋势。

3 讨论与小结

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 最早出现变化的是造血系统, 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 这已有不少研究报道[4, 5]。但关于介入放射工作者血细胞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结果表明, 部分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血细胞出现变化, 主要表现在白细胞总数的减少, 其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白细胞总数异常者有21人, 占受检人数的13 %, 高于对照组, 且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 变化越明显。尤其10a以上工龄, 异常值明显高于低工龄组。据分析:工龄长者, 大部分都是业务骨干, 工作量大, 接受剂量相对较高, 出现的变化越明显。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为减少射线的损伤, 应熟练操作程度, 搞好防护, 提高诊治效益。同时放射卫生监督部门, 也要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防护意识, 加大监督监测力度, 共同搞好介入放射工作的放射防护, 确保其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孙世则. 放射损伤临床[M]. 北京: 原于能出版社, 1983: 140-149.
[2]
血细胞专题组. 我国医用X射线工作者外周血细胞效应[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 4(5): 36-39.
[3]
许燕群, 周虹, 温伟荣. 5例重、中度急性放射病人造血功能远后期效应随访观察报告[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8, 18(1): 57.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1998.01.017
[4]
姚三巧, 范雪云, 白玉萍, 等. 射线工作者血象改变有关影响因素的探讨[J]. 职业医学, 1999, 26(2): 10.
[5]
Eli Seifter. Role of vitamin A and B carotene radiation protection relation to antioxidant properties[J]. Pharmac ther, 1998, 39: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