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机已成为现代医学诊断中重要的技术手段。湖北省县级以上医院已基本配备了CT, 部分乡镇级医院也开始配备。CT机的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但其应用质量良莠不齐, 令人担忧。为了保护患者利益, 提高CT机的诊断水平, 加强对CT机的应用质量管理, 全国大型医用设备应用技术评审委员会湖北分会对湖北省在用的CT机进行了应用质量评审。
CT机的临床照片是CT扫描的永久结果, 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诊断, 为此, 卫生部《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检测与评审规范》[1]将临床照片评估列入评审内容, 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单独评价。本文介绍此次评审过程中的CT机临床照片评估结果, 并作简单分析。
1 基本情况截止2001年3月, 湖北省共对在用的168台CT机进行了评估。168台CT机的生产厂家主要是GE、SIEMENS, 此外, PICKER、东大阿尔派、日本的岛津、东芝、日立也占一定份额, 还有菲利浦、美国ANALOGIC、以色列ELSCINT等CT厂家。这168台CT机中, 二手CT机共42台, 占全部CT机的25 %。
2 评估方法按卫生部的评审规范[1]中规定的CT机临床照片抽取与评估方法进行。
随机抽取每台CT机近两个月的照片共7张, 其中含脑部软组织窗、骨窗各一张, 胸部肺窗、纵隔窗各一张, 腹部一张, 腰椎软组织窗、骨窗各一张。按影像质量将CT机分为甲、乙、丙三级, 为了更精细地加以区分, 分别将甲级和乙细分为甲+、甲、甲-级和乙+、乙、乙-级。
3 结果 3.1 CT机临床照片评估结果CT机临床照片初次评估结果为达甲级的占13.1%, 达到乙级的为77.4 %, 16台被评为丙级占总数的9.5%。二手机的临床照片质量明显较差, 没有一套甲级片, 而丙级片占26.2 %。
3.2 与性能检测结果的关系被评为丙级片的CT机中, 空间分辨力为1.25 mm或1.5 mm的占68.8%, 而性能检测不合格的有50.0%。
3.3 丙级整改后重新评估情况初次评估为丙级的医院进行整改后, 经二次抽片, 重新评估, 一手机有3台达到乙级要求, 二手机有7台达到乙级要求; 另有3台二手CT机经第二次整改、抽片、评估, 被评为乙级。
4 讨论 4.1 照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因CT机低对比度分辨力或空间分辨力较差引起的图像不清; 因CT机性能引起的环状伪影或其他伪影; 因冲洗差错而引起的照片发白、发黄、发灰、杂点、伤痕等; 因受检者移动、呼吸或扫描时间过长引起的运动伪影; 因操作人员技术引起的窗宽窗位设置不佳、过于放大、位置不正; 对受检者处置不当, 比如空腹、钡餐等。
4.2 辅助设备性能对照片质量的影响CT机的物理性能、软件质量、机械性能、电压波动、温度漂移都可能形成伪影等[2], 这些与CT机的档次有关, 有些则是可以通过加强维修调试和管理而有所改善的。
相机的类型和质量影响到照片的质量, 多幅相机处理的照片中, 甲级片仅1套, 而丙级片有14套, 与激光相机处理的照片差距很大。激光相机所出照片的质量较好。
4.3 照片质量与人员技术的关系从对照片的评价中看到的窗宽窗位设置不佳、放大不当、位置不正、移动伪影等问题, 均与人员技术有关, 大多是可通过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解决的。
4.4 照片质量与冲洗的关系照片质量与相片冲洗过程也有重要关系, 比如起动液与补充液的量, 应根据胶片的种类、当地的环境、连续工作量(洗片速度)、使用时间等相应调整; 又比如冲洗套药的更换, 应依据照片的相对感度、平均斜度及灰雾度的变化适时更换, 从对照片的评价过程所发现的问题中可以看出, 相当部分的照片都有药水更换不及时的问题, 当然, 这与医院CT机的工作量有关系, 每天仅做几个病人, 医院为了降低成本, 往往不愿按要求及时更换药水, 从而降低了图像质量, 甚至使照片发黄、发灰, 直至图像无法分辨; 其他的比如因定影液疲劳或水洗不足等原因, 致使照片的残留硫代硫酸盐和残留银的量偏高, 这样影响了照片的长期保存性等等, 都是冲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5 照片质量与医院的质量控制水平有关与普通X射线摄片一样, CT临床照片总体质量也与医院的质量控制水平有关, 影响照片质量的要素中, 人员技术、设备、冲洗、材料等都需要通过医院的总体质量控制措施, 加以解决, 从而逐步提高影像质量。在评估中, 甲级片主要由地区级以上医院产生, 这当然与医院的整体设备级别有关, 与大型医院的严格管理与质量控制水平有关, 但也看到, 一家县级医院的CT机并非最高级别的, 而所出CT片也被评为甲+级, 这与该医院严格的质量管理不无关系。
[1] |
卫生部.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检测与评审规范[S].
|
[2] |
曾祥阶. 颅脑影像检查技术[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