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慢性小剂量长期照射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电离辐射对人类的主要远后效应是辐射致癌, 而致癌危险度是制定辐射防护标准的主要依据[1]。所以, 我们于1981、1986、1991和1996年4次在全省范围内对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的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阶段情况调查分4个阶段进行, 1981年首次调查为回顾性调查, 观察时间为1950~1980年, 以后3次为每5 a一次, 调查时间分别为1981~1985年, 1986~1990年和1991~1995年, 这3次均属于前瞻性调查。
1.2 调查范围与对象黑龙江省全部县级以上和部分县级以下医院中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的放射科医生为观察组, 对照组为同一医院的普外科、五官科、耳鼻喉科、内科中未从事放射工作的医生。两组人员是1980年12月31日在岗的和1950年~1980年期间在医院工作过的离退休或死亡人员, 1986年、1991年、1996年的调查人群就是1981年调查过的人群, 不增加也不减少。
1.3 调查方法严格按照调查要求确定调查人群, 然后通过医院有关科室和同事, 调查他们恶性肿瘤发生和死亡情况。调查组由省卫生防疫站放射所负责, 组织各市县放射卫生管理部门专业人员, 统一方法, 统一培训, 各自开展工作, 对个别疑难病例组织专门调查, 被调查对象因各种原因调离原单位的, 必须追踪调查, 调查全部资料汇总到省卫生防疫站放射所, 进行统一统计和分析。
1.4 分析方法恶性肿瘤分类按“WHO”1975年第9次修订划分。数据按MansonO/E程序用计算机统计分析。人年数计算: 1950年1月1日前从业者按1950年1月1日起始, 1950年以后至1980年底从业者按开始放射科工作之日至1995年12月31日终止(恶性肿瘤患者或死亡者即按诊断之日或死亡之日终止)。观察组恶性肿瘤预期数由相应对照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乘以观察组的人年数获得, 并同时对性别、年龄和时期进行了标化调整。观察组恶性肿瘤的危险以相对危险(RR)表示, 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病率的比值。其差别的统计意义是按Mantel-Haenszel的方法[2]检验。
2 调查结果 2.1 一般情况观察组有2 291名, 计58 831.59人年, 对照组有2 282人, 计66 339.80人年, 两组性别构成:男性占多数, 观察组为84.37%(对照组为75.77 %)。1950年~1995年观察组共发生恶性肿瘤(观察数n)62例(见表 1), 对照组为69例, 就全部恶性肿瘤而言, 观察组的相对危险未见增高(RR=0.94), 而其中白血病、胃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的相对危险增高, RR分别为3.19, 3.37, 1.61, 1.22, 其中白血病的相对危险有显著性增高(P<0.05), 胃癌的相对危险有非常显著性的增高(P<0.01), 食道癌观察组有7例, 对照组未见发生; 皮肤癌放射组有2例, 对照组未见发生, 而实体癌、肝癌、肺癌的相对危险未见增高。
观察组总体肿瘤的发病年龄小于对照组的发病年龄, 平均发病年龄观察组与对照组为47.07岁和49.80岁, 其中白血病观察组平均发病年龄比对照组小9.90岁, 分别为34.60和44.50岁, 乳腺癌观察组平均发病年龄比对照组小14.00岁, 分别为30.00岁和44.00岁。
男性X射线工作者总体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大于女性X射线工作者, 女性除乳腺癌, 肝癌的相对危险显著增高外, 未见其他恶性肿瘤的明显增加。
2.2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白血病相对危险与开始放射工作后时间的关系(表 2)白血病的相对危险增高于开始放射工作后的10 a~19 a, 其中, 高峰在开始放射工作后的10 a~14 a, 其相对危险增高有非常显著性。
2.3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恶性肿瘤相对危险与开始放射工作时期的关系(表 3)。对其中绝大多数恶性肿瘤而言, 其相对危险是1970年开始放射工作的大于1970年后参加放射工作的, 而白血病、胃癌的显著增加见于1970年前开始放射工作组。
2.4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与开始放射工作时年龄的关系(表 4)就总体肿瘤而言, 未发现其相对危险与开始放射工作时年龄有明显相关, 而白血病在开始放射工作年龄小于20岁时为最高, 随着开始放射工作的年龄增大, 相对危险降低, 乳腺癌其相对危险在开始放射工作年龄为20岁~29岁(育龄期)时为最高。
3 讨论 3.1 资料可信度本次调查的对象均为1950~1995年间医院的医生, 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业务水平, 有较好的医疗保健。而调查采用面询、登记的方法, 被发现的恶性肿瘤病例均与病历记录核实, 调查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和死亡原因。而且这些调查对象的工作条件(除射线以外), 生活条件、环境因素基本是一致的, 同时两组人群的漏调率在5%以下, 虽然例数还不够多, 但基本符合流行病统计要求, 所以说材料基本是可信的。
3.2 观察组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从全部的恶性肿瘤来看, 其相对危险未见增高, 但其中白血病、乳腺癌、甲状腺癌相对危险增高, 尤其白血病相对危险显著增高, 这与全国调查的结果类似[1]。5例白血病中有3例为粒细胞型, 1例为急淋型, 1例为原血细胞型, 这一结果与文献[3]所报道的辐射诱发白血病的类型以粒细胞为主相一致。另外, 白血病的相对危险与开始放射工作时年龄有关, 与开始放射工作后的时间也有关。开始工作10年后相对危险明显增高, 10 a~14 a达到高峰, 20 a后降至对照水平, 而且白血病的平均发病年龄也明显提前, 这与全国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
调查发现观察组两例皮肤癌, 其中一例确诊为右手中指鳞状上皮癌, 另一例确诊为右手指鳞状上皮癌。两例均有手部放射性皮炎史。患者由于当时X射线机防护性能差, 个人防护不善, 局部受到较大剂量的直接照射, 因此, 此患者所患皮肤癌与射线接触有关。
本项调查妇女乳腺癌RR为1.61, 差异虽未有显著性, 但也有增高趋势, 而且其相对危险在20岁~29岁开始X射线工作的为最高, 与文献[4]报道的妇女生育期受到照射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高的情况基本一致。
本项调查食管癌、胃癌的发病率显著增高, 这可能与两组人群嗜酒、饮食、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差异有关。
调查未发现肺癌, 肝癌的相对危险增加。
调查结果显示, 观察组中1970年前开始放射工作的, 少于1970年后参加放射工作的, 但其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却大于后者, 增加主要为男性, 女性主要为乳腺癌相对危险增加。这可能由于早期从事放射工作, 年龄比较小, 防护比较差, 接受了较大剂量的照射。白血病主要发生在参加放射工作的年龄较小者, 其他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放射工龄20 a以上者。
调查中了解到我省X射线诊断工作者在60年代以前, 很少重视个人防护, 因此, 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是可能的。近年来, X射线防护工作已引起各医院的重视, 防护条件明显改善, 但也有部分医院, 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医院防护条件仍较差。为确保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的健康与安全, 防护工作必须引起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员的重视, 并在各级放射管理部门的监督和帮助下做好这项工作。
参加此项工作的单位还有: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绥化市、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七台河市、伊春市、鸡西市、鹤岗市、双鸭山市等地卫生防疫站(职业病防治所)。
[1] |
全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剂量与效应关系研究协作组.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1950~1990年间恶性肿瘤发病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8, 18(2): 113-116.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1998.02.022 |
[2] |
郑同章. 现代流行病学—原则和方法[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249-299.
|
[3] |
刘树铮. 医学放射生物学[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6: 379.
|
[4] |
王继先, 贾卫华, 李本孝, 等. 我国女性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乳腺癌危险及其因素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6, 17: 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