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我市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实际受照水平, 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我市于1989年在我省率先开展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1993年前因多种原因, 监测率仅在10%~20%。从1993年开始, 我们加大了行政监督监测力度, 监测率提高到90%以上。现将1993~1999年我们对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仪器方法 1.1 仪器材料FJ-377型热释光剂量仪、FJ-411型热释光退火炉。热释光材料为LiF (Mg, Cu, P)粉末, 粉末经250℃ 15 min退火后封装在2 cm长。直径0.25 cm的塑料管内, 自制成剂量元件, 个人剂量计外壳为塑料长方形, 由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提供。
1.2 方法依据《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GB 5294-85)的要求进行。受测人员于工作时在外衣左胸前佩戴1只个人剂量计, 佩戴周期为90 d。本底值采用同批粉末制成的元件存放于本实验室内与到期回收的元件一同测定。监测结果扣除本底值。
1.3 质量控制我市现从事个人剂量监测的有专兼职两人, 均为中级职称。专职人员经过省级、卫生部的多次监测技术培训, 兼职人员也经省、市级培训。监测仪器每年经技术监督部门或送厂家强制校正。我市监测实验室参加了1995~1999年4次全国个人剂量计比对, 本实验室出具的评定值与约定真值偏差均在±10%范围, 结果良好。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表 1)1993~1999年共监测2 139人次, 总的集体剂量当量2 411.67(man·mSv), 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1993年1.30 mSv·a-1, 最低为1999年0.61 mSv·a-1; 其中97.75%的受测人员年受照剂量在5 mSv以下。表明我市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年受照量较低, 防护较好。年剂量在5~15 mSv的40人, 占监测人员的1.87%;15~50 mSv的8人, 占监测人员的0.37%;未发现年受照剂量大于50 mSv者。
2.2 不同工种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从表 2可以了解芜湖市不同放射工种人员个人受照情况。受照剂量最大的是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人员, 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29 mSv·a-1; 其次为从事放射治疗人员, 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11 mSv·a-1。从事医用诊断X射线人员有2.32%年剂量在5~15 mSv; 有0.53%的人员年剂量在15~50 mSv; 有1.07%工业探伤人员年剂量超过5 mSv。从事放射治疗、核医学人员年剂量均在5 mSv以下。
我市1993~1999年共监测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2 139人次, 人均年剂量当量1.13 mSv·a-1, 与湖北省、贵州省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相当[1]。依据ICRP辐射防护的基本标准及ICRP的建议[2], 把剂量当量年限值的十分之一定为纪录水平。我市受测人员的97.75%均在记录水平之外, 说明我市放射工作单位和个人的放射防护工作做得较好。
7年来我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受照剂量超过15 mSv累计人数为8人, 均为县区医院及企业单位从事医用诊断X射线人员。依据ICRP的要求, 对剂量超过年限值十分之三的要进行调查。经调查其原因有:
① 工作场所防护条件不符合国家要求, 责令改进后已达到要求; ②个人剂量计未按要求佩戴, 所测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放射工作人员受照情况; ③因体检摄片或胸透的需要, 年工作量突然增加, 受照剂量也随之增加。
综上所述, 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不仅能了解其实际受照情况, 还能为改进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加强管理, 强化单位和个人放射防护的法制性教育是搞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1] |
陈祖云, 李琼, 房晓光, 等. 1991~1997湖北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与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1999, 8(4): 209. |
[2] |
李士骏. 电离辐射剂量学[M]. 第二版.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6: 214.
|